Friday, February 07, 2020

同心抗疫(隨感)



同心抗疫(隨感)

這個庚子鼠年真是「流年不利」。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中國湖北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幾個星期內不但傳到中國國內多個省份以及港澳,同時也「流行」到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泰國以及台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春節前一日,中國專家呼籲民眾不要串門走親戚、不要聚會、不要到人多場合,以減少感染的機會。於是,各地大部分民眾在新春期間都躲在家裏,「自我隔離」,以協助政府控制疫情。

到今日(二零二零年二月七日)下午二時為止,香港確診新型肺炎者有二十五例,死亡一人。政府因應疫情發展,漸次推出防控措施。例如,學生原擬二月十七日結束寒假,今已初步延期至三月二日才復課,到時還要視疫情受控情況再研判;除提供緊急和必須服務外,公務員在家辦公再延兩星期;早前關閉多個海陸口岸,昨天再宣布暫停海運大廈和啟德兩個郵輪碼頭的服務,只剩下機場、落馬洲和港珠澳大橋口岸;明天(二月八日星期六)起,任何進入香港人士包括香港居民,都要隔離十四天進行檢疫,違者會被罰款和監禁。



十七年前(二零零三年)的「沙士」,儘管蔓延得快、多區出現社區爆發、許多醫護人員受感染、人人都要戴口罩返工;儘管當時的政治氣氛也並不和諧,泛民「倒董」之聲甚烈;但面對疫情,全港上下一心,同心抗疫,眾志成城,為前線醫護人員打氣,被隔離的市民雖有怨言也以大局為重。

但今年這次「抗疫」大局則很不一樣。也許是因為去年下半年的「反修例風波」延至今年初,其實「止暴制亂」並未完結,仍有人藉機搞事,也因為一些人被某些「公子」、「教授」洗了腦,正要趁疫情擴散之機灌輸政治訴求,向政府施壓,要求「全面封關」;政府通盤考慮未能採納「全面封關」的意見,於是有某個「醫護團體」發動罷工來脅逼政府接受條件,大有「趁佢病攞佢命」的意味。這些「醫護人員」的罷工行動引起社會兩極反應,一些幾個月前支持暴力反修例的人力挺罷工,但普羅市民以及醫管局高層則認為,應該以市民福祉為先、醫者服務病人是職責,「苦口婆心」勸說參與罷工者復工。今日下午工會以投票方式決定是否繼續罷工,結果是大部分人不願意繼續罷工。



另一方面,十七年後的今天,手機及手機科技普及、資訊發達,不但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每個人都加入各種程式的「群組」,於是各科資訊、消息藉手機廣傳,真假難辨,於是謠言滿天飛。早幾天,每逢有店鋪傳出有口罩出售的消息,店外便大排長龍,甚至有長者早一天下午便開始排隊。這幾天,超市的大米、麵食、廁紙、罐頭食品被搶購一空;甚至樽裝水、罐裝可口可樂都搶購。社區藥房的紙類和消毒藥水類貨品都被搶購。難怪有友人傳了一段令人心酸「調侃」,大意是︰「武漢肺炎傳到香港,演變成『武漢腦炎』,簡稱『武腦』,病源是手機謠言,發病時間是零至三小時,病癥是搶購貨品,與十七年前沙士期間搶購食鹽相似。治療方法是『冷靜、冷靜、冷靜』。」


由於病毒沒有特效藥可以對付,只能靠人類自己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所以個人做好防護是最重要的。期望全港市民同心抗疫,期望參與罷工的醫護人員在疫情擴散的高危時刻能夠「良心發現」,重返工作崗位。(二零二零年二月七日)

8 comments:

peace said...

經歷過沙士,我再不驚慌。既然市面大部份活動都暫停,何不利用這次機會,過一些"慢活",早上睡多點晏些起床,不去茶樓改為在家吃三餐,除了隔一兩日去買必需品外盡量減少到人多的地方,在家悶了就往附近行山徑走走,不趕路不應酬,好快又一日了,優哉柔哉!

cowboy said...

和平兄做得好啱。個人做好防護,少去人多地方,避開人群、走去行山徑,享受「慢活」,比日日營營役役的緊張生活更有益。

hipposisi said...

牛兄,原來你在這邊有兩個部落格。
疫情未大爆發,市民已自亂陣腳。人人如此盲搶,超市貨架怎不空空如也?"謠言止於智者"?今天很多人已患了失會症!

hipposisi said...

更正,是失智症。

cowboy said...

謝謝阿嬋到訪。多年前設兩個博客,原意是有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分別,「部落」這邊較多時事評論,「人生」那邊較多生活隨感。如今差不多同時貼了,只是兩邊有不同的博友來訪和留言而已。老牛如今天天「宅」在家裏,因為以往每天下午忙於接外孫放學、催促做功課,如今小朋友們都躲在家裏,我也不去「人多地方」、不「串門」,所以在寫裏寫文和畫漫畫。歡迎經常來交流。

秋葉 said...

平時我都喜歡宅在家,幾天才出去購物。只是見到超市的米糧和廁紙架空空如也,難免納悶。
幸好我也遇到到貨,可以買到一些。

cowboy said...

香港供應充足,雖有傳言引起小小搶購潮,但很快補貨,沒有大的恐慌。但從新聞看到,歐洲和美國也出現恐慌搶購潮,防疫用品(包括口罩)短缺,所以很多人不戴口罩。

秋葉 said...

不戴口罩比較危險,這是既可自保,也可以保護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