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地感染「新冠」疫情稍有緩和,原本因為疫情而「封關」、「封城」、「封航」略有緩解,於是,因為疫情而沉寂多時的「台灣殺女友案」陳姓嫌犯的行蹤又成了媒體追蹤的焦點。死者母親說,兩年來一直未能釋懷,期望為愛女「討回公道」,希望陳姓嫌犯到台灣面對法律;並認為他說會去台灣「自首」,但說了多次至今未成行,似是「大話精」。這位母親曾對媒體表示,如果陳姓嫌犯願意接受法律懲處,她願意為他「求情」、給年輕人一個自新的機會云云。
不久前,一直協助陳姓嫌犯的管姓宗教人士,代陳發放一段表示懺悔的錄音,稱會設法去台灣接受審訊。台方說已為此事與港方設立「專門窗口」;港方則說,這只是台灣單方面的說法,事實上並無所謂「專門窗口」;台方不批出陳和管的入台簽證,說陳是兇嫌,不可能讓他「自由行」入境台灣,倒是要求港方提供協助;港方則說沒有相關的法理依據,政府不能違法做事,但承諾警方可以在「警務協作」上為陳赴台提供必要的協助。這麼一來,台方和港方各說各話,陳即使真有到台灣自首的迫切願望,短期內也很難成行。
港府保安局稱「沒有法理依據」,指的是本來去年修訂「逃犯條例」,誰知引起軒然大波,以「反修例」為名的反政府暴力活動持續超過半年,至今仍有零星事件;在「反修例」的「抗爭運動」高潮之際,港府無奈宣布修例之議「壽終正寢」;示烕者仍不「收貨」,最終港府只好宣布「撤回」。當然因為政府未能滿足「五大訴求」,暴力和示威行動始終未有停息。但作為政府,「經一事長一智」,如今切實面對本來要處理的如何移交逃犯的個案,政府當然不願意再冒風險去做「沒有法理依據」的事。
去年政府針對這宗「情侶遊台命案」,因為當時沒有與台灣移交逃犯相關法例,無法為死者討回公道,提議修訂逃犯條例。但建議一出,個別大商家、知名政治人物、學富五車的才子們,立即以「陰謀論」視之,將修例曲解為「送中」,然後鼓動以「反送中」為口號的反修例示威,鼓動黑衣人大肆破壞、脅逼政府接受「五大訴求」,政府最終只好撤回修訂。如今那些靠吃黑衣人「人血饅頭」的政治人物們,對於真實的如何移交逃犯的個案,全部鴉雀無聲。可憐那位被「男友」出賣的女孩,以及曾經殺人如今願意面對法律懲處的陳姓兇嫌,都成了政客們玩政治、反政府的「政治犧牲品」。
去年的「反修例風波」,起因正是要為這位在台灣被害的香港女孩討個公道。持續幾個月的示威風波中,「浮屍少女」惹人同情、「墮樓青年」惹人關心、虛構的「太子站打死人」的完全不知名的「死者」,也有人不斷放花圈「悼念」,唯獨這位有名有姓的在台灣被害的女孩,竟然沒有人記掛,更無人同情。由此更看得清政客們為政治「利益」而利用死人的可耻嘴臉,更看清那些「反對派」們的虛偽和冷血。(二零二零年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