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0, 2021

藝術殿堂


 藝術殿堂(隨感)

建設和籌備多年的「M+」博物館開幕。據稱這是「世界級」的藝術博物館,不惜重金購藏世界級的藝術品。對藝術品的理解當然每個人都不同,不可以期望眾口一詞、人人稱讚。不過,有人覺得花錢買一個日本的「壽司吧」不值得;也有人認為展品沒有主題、沒有重點、沒有教育感染引導作用;甚至有曾經作為顧問的文化人認為,整個展廳像是「拍賣行的展示廳」。

我老牛未去過「M+」博物館,只在電視上看到新聞以及簡介。不過,從電視畫面看到二十多年前突然「紅」起來的「皇帝墨寶」的複製品,展示在博物館的當眼處,便大大降低博物館在老牛心目中的「世界級」預期和「殿堂級」地位,更令我鄙夷那些「藝評家」和「策展人」。


年輕一代也許根本不知道這位「皇帝」的來歷。這位自稱「九龍皇帝」的市民姓曾,住在九龍某屋邨。八十年代末開始,當時已經六十多歲、腿有點不便、精神有點不正常的曾姓老人,不顧家人反對,每天都拄着手杖、提着自己的小包(裏面裝着筆墨),在九龍各處的燈柱、配電箱、斜坡、大幅牆壁上,塗寫「九龍皇帝一世二世三世」之類的大字,不同地點寫的內容大同小異、有長有短,主要都是歷代「皇帝」的世系和名字。這些在各處公共地方塗寫的大字,充其量只是「塗鴉」,甚至是破壞公物,根本算不上藝術品。

不過,九十年代中期,一位據說留學外國取得高級資歷的劉姓藝評家,獨具慧眼,「發現」了這位質樸的「民間藝術家」。他在本港一家歷史悠久的知名財經報紙的文化版發表文章,吹捧這位其實識字不多,沒有受過書法訓練的曾姓老人家的字體「拙樸、純真、剛健、無拘無束,很能代表香港精神」,然後四出搜羅、複製那些寫在各條街道的牆面、燈柱、配電箱上的大字,為他搞了個作品展覽,於是曾老人突然「紅」起來。一些時裝設計師也用這位「九龍皇帝」的字跡作為T恤、休閒襯衫的圖案,頗受喜歡標奇立異的年輕人歡迎。


如果九十年代到千禧年初那段時期,突然把曾老人的塗鴉之作視為時尚,只是一時之興,或者只是「獵奇」、「跟風」,在大會堂和各社區會堂、展覽廳展出,吸引市民看看本地「民間創作」、看看正規傳統書畫藝術以外的「流行元素」倒也罷了;但如果藝評家們認為一個沒有受過識字和書法訓練的老人家的「塗鴉」,視為代表香港水平的民間藝術,而且把他請進「M+」這個世界級藝術殿堂,那便是對香港以至全球華人之中成千上萬的學習書法多年的人的嘲笑和侮辱,更是對一眾知名書法家的踐踏和摧殘,是對觀眾的愚弄和戲謔。

我明白對藝術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讀;我並不歧視文化水平不高的曾老先生,並不看輕街頭塗鴉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老牛明白許多時候「高手在民間」;也明白藝術有不同流派。但是,「九龍皇帝」曾先生的街頭「墨寶」是否達到進入世界級殿堂的水準,則值得商榷。也許,當年「獨具慧眼」的藝評家看中了曾先生「作品」的質樸、純真、獨特、隨意、不屬任何流派,因而大加讚賞。但如果僅僅如此就壓過了其他書畫家、藝術家,那麼,所有街頭垃圾都是獨特的、不屬任何流派的,都可以進入殿堂。(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6 comments:

小月 said...

個人覺得香港强项不在艺术,倒不如用作科學,運動,戲劇等场所。

cowboy said...

謝謝小月博友。既然填海而成的西九文化區爭議良久都難有共識,就讓它發展「文化」吧。但錢是花了,這個「文化」其實也看得出文化水平不高。奈何。

peace said...

其實,只要有人吹捧,垃圾也可以成為藝術,因為藝術本身並沒有一個理性的準則。年少時我家住黃大仙,日日都見到這些曾國王通街的"藝術",總覺得是污染,很是討厭,當然了,我這個無名小卒沒有話事權,長大後聽到有份量的人吹說是"藝術",我只可自嘆沒有藝術眼光了。

cowboy said...

謝謝和平天使。那段日子,由觀塘到九龍城,從黃大仙到紅磡,每一個當眼的擋土牆、電箱、燈柱都有曾國王的墨寶,也許那時市政人員體諒曾國王行走不便和精神有點問題,甚少以破壤公物理由檢控他,後來被「藝評家」捧紅,市政人員更不會檢控了。

過客 said...

我只是路過,本無意插嘴,但對於曾國王的所謂「墨寶」,實在忍不住要說上幾句。對於「藝術」,我向來是敬之重之,尤其是書畫方面。但曾老的「塗鴉」,竟被吹捧成「墨寶」,未免是對書法家的侮辱。這種「藝評」,其實是「偽評」,恕我不能認同。

cowboy said...

謝謝「過客」博友。對於地球和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過客」,不必客氣。對曾國王墨寶的異議,其實壓在老牛心中二十幾年了。劉先生是有名譽地位的、有高階學歷的藝評家,老牛充其量只是書法愛好者,不敢挑戰劉先生的評斷,不敢與之抗辯。不過,稍有常識、稍識漢字的人都看得出什麼才是「好字」而不必由評論家推介。老牛甚為本地乃至各地的書法家們不平,所以趁寫此文之機發出不平之鳴,一吐心中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