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9, 2022

填海造地

 



填海造地
(隨感)

前天傍晚,接到一個聲稱是「民意研究機構」的「問卷調查」電話,議題是「你是否同意在將來的北部都會區劃出部分土地興建公屋」。問卷包括許多細分的問題,設幾個答案,「非常支持」、「同意」、「無意見」、「不同意」、「非常反對」,以一至五評分。我老牛答曰「同意」,並說︰現有農地牽涉到收地賠償等問題,可能花的時間長;而「明日大嶼」填海造地不牽涉到原土地業權等因素,只要通過撥款就可以進行。訪問員問︰「你的意思是明日大嶼與北部都會區可以同時進行嗎?」我答︰兩者並無衝突,當然同時進行。



如今新生代出入香港的國際機場,就是大規模填海造地的產物。衛奕信任港督時代,提出「千億玫瑰園計劃」,移島填海在赤立角興建新機場,以大型基建帶動經濟發展。當時中英雙方互相猜忌、成見甚深。北京方面擔心港英當局乘機大灑金錢、花光香港的財政儲備,所以由「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詳細討論「關於新機場的財務安排」。最後中英雙方達成一致,於是推平赤立角小島,硬是造出一大塊平地,興建機楊設施和跑道。當年同一時間進行填海的,還有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一二期、四季酒店那一大片「中環填海區」,以及如今「M+」和「香港故宮」所在的一片「西九文化區」。




我們經常拿來做比較的新加坡,一個曾經位處「亞洲四小龍」、傲視東南亞的獨立國家,土地面積和人口都比香港小和少,面積七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九十萬,疆域包括新加坡本島以及周圍所屬的島嶼。新加坡一九六五年八月宣布獨立建國,五十多年以來一直進行大規模填海,土地面積增加了一百三十平方公里,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三(即差不多四分之一)。不向海洋要土地,如何容納日漸增加的人口?新加坡可以向海洋要土地,香港為何不可以?



我們香港則有個共識,不能在維多利亞港範圍填海,以保持海港面貌、水質和環境。香港人口不斷膨漲、住屋需求不斷增加,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成為每一屆政府的難題。港府曾經建議在遠離維港的海域填海造地,也遭到某些團體以「保護海洋生物」為由反對。一些市民盯住的粉嶺高爾夫球會,近來在電視上做廣告,大談球會所處地段的「環境」和「生物保育」價值。一些市民提出動用郊野公園邊陲土地進行發展,又遭到「環保人士」極力反對。於是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局面︰一邊是輪候公屋的「隊」越排越多人、時間越來越長(平均已經超過六年),市民要求「上樓」呼聲甚大;但另一邊,尋找土地處處受阻,「不得填海」、「不得開發郊野公園」的呼聲也甚大。所以政府只好在遠離維港的海域填海。我老牛認為「明日大嶼」的構思是「迫」出來的。



代表建築、規劃、園景界別的謝姓立法會議員說,市民提議由郊野公園邊陲地區釋出土地,其實只佔郊野公園總面積的百分之幾,已足夠建許多房屋;但反對者認為是推倒了整個保護郊野的政策,其實是危言聳聽。他建議政府加快各項程序、減少審批環節,以達到加快房屋供應。既然香港政府是香港官地的地主,只要可行,只要提前做好交通設施配套建設,完全應該選擇適當海域(包括離島)填海造地,以滿足市民的居住需求。(二零二二年七月三十日)

Friday, July 22, 2022

疫情反彈

 


疫情反彈(隨感)

老同學棉哥在同學群說︰「大半年沒有聚頭了。年逾古稀者見一次得一次,有興趣聚聚嗎?」同學一呼百應,於是棉哥安排在他心中的「老地方」街市熟食中心吃晚飯。聚餐前一天下午,祖哥在群中貼了一幅快速測試棒「兩條槓」(陽性)圖片,說「對不起,中招了,不能來,大家飲多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原來祖哥住處發現有確診個案,祖哥自己在家做快測呈現陽性,立即自我隔離。餘下的六條大漢如約赴會,話題自然就從最近疫情反彈開始。



「召集人」棉哥的岳丈大人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大半年來住在醫院多過在家。最近醫院向家人發出「病危通知」,家人呈交檢測陰性證明可以分批探視、並聽主診醫生講解,但老人家各項功能都已衰竭,最後還是免不了安詳離世。棉哥有點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老同學來一個他便講一次岳丈大人的最後故事。榮哥在我耳邊說︰「棉哥成天講不開心的事,真是影響情緒。老人家得享高壽,算是笑喪了,不必成天掛在嘴邊。我們自己也七十過外,應該多講愉快的事、尋找開心,不要成天訴苦、讓自己變成抑鬱。」我回應榮哥說︰「你體諒棉哥吧。他許多話屈在心裏很難受,就讓他『盡訴心中情』好了。」



榮哥說,他早就打齊三針,完全沒有什麼不適之感。我說,這兩年多的疫情阻隔,教我們數學的吳老師去年在廣州去世,吳老師的外甥、在港的另一個班的老同學也沒有辦法去廣州見最後一面,留下永遠的遺憾。榮哥說,其實不是不能去、不准去,只是你是否願意花錢、花時間去接受十四天的酒店隔離;既然知道老人家病重,應該早些接受隔離檢疫然後去探望。榮哥說,去年他也曾甘願隔離十四天,去廣州見見長輩、親戚和老同學。我說,隔離十四天的費用不少,不是人人願意這樣花費,所以許多市民包括我自己在內,都一直期待內地和香港兩邊政府商定「免隔離通關」。榮哥說,最近本想再去廣州,上網預訂隔離酒店房間,「搶」了四五次都搶不到,真是氣死人。



不但香港疫情反彈,每日確診宗數超過三千;內地多個省市也反彈,西北省份也突然出現幾十個感染者,省長驚呼傳得快、源頭不明,防控難度甚大。澳門更慘,本來已經「清零」一段長時間,但最近莫名其妙地日日有人確診,比前兩年的總和還多。國哥說,這次「新冠」疫情,比起二零零三年的「沙士」,真是難對付得多,不知拖到何年何月,至今兩年大半還未有消退的跡象。但許多受感染者只是普通流感那樣,一個星期就不藥而癒,可見個人的免疫力很重要;他自己每日都小心翼翼做足自我防護措施,免得受感染。



如今港府決定暫緩執行航班「熔斷機制」,希望逐步增加外地來港航班、重振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不過,榮哥說,香港市面復甦,主要不是靠外國遊客,而是靠內地「自由行」遊客;一日未能全面通關、一日沒有內地「源頭活水來」,香港的零售業、餐飲業始終是一潭死水。而且,香港是中國內地與世界聯繫的窗口,外國人來到香港正是想進入內地,如果香港與內地未能完全自由(免隔離)通關,那麼即使多了外國旅客來港,也沒有實質意義。香港唯有盡快控制疫情,才有與內地商談「免隔離通關」的條件。(二零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Tuesday, July 05, 2022

網民累事

 


網民累事(隨感)

最近,香港以及國內各地官方和民間,都熱烈慶賀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香港知名歌星張學友(按︰我老牛極少在博客行文中直接提及相關的人名,這次特例)拍攝短片談感受,但遭到內地「網民」圍剿,痛罵張「不愛國」,說張在短片中沒有提到「祖國」兩字,並用了幾年前「黃絲」及三年前黑暴們用過的「香港加油」,顯然是在為黃絲、黑暴張目云云。學友不服氣,在網上回應︰「真不明白,為何『北京加油』、『上海加油』沒有問題,倒是『香港加油』就不行了?」,「希望中國人理性,以理服人」(以上均是大意)。

昨天媒體報道,香港知名作家倪匡去世,享年八十七。他的科幻小說系列有許多被改編拍成電影,深受好評。著名影星成龍大哥(我老牛比成龍大哥年長幾年,也甘願恭稱他「大哥」)對倪匡去世表示哀悼。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對一位對電影事業有重要貢獻長輩的敬意。誰知成龍大哥此舉竟被國內「網民」大舉撻伐,說倪匡是反共人物,不應對反共人物致敬云云。成龍愛國愛黨幾十年如一日,是眾所周知的;成龍說過「中國人應該被管」而被自由派痛罵「為極權塗脂抹粉」;但今天,一向愛國的成龍竟被極左派們扣上「不愛國」的帽子,是成龍變了,還是社會環境變了、輿論和政治空氣變了?


自從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普及、內地科技應用迅猛發展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透過互聯網學習新知、探知外部世界、揭發貪腐、享受言論和思想自由,本來是大好事。但是電腦網絡虛擬世界並非「無王管」,網絡世界也有理實世界的法律監管;「網民」們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也應以事實為據、以法理為憑、以良心為底線,不能胡言亂語、含血噴人。否則,執政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苦心營造的「國泰民安」、「國強民富」的局面,很容易就為那些「網民」破壞;如果國內相關部門對「網民」的錯誤言行聽之任之,甚至視為理所當然,那就必定會讓這些「網民」壞掉國家努力經營的大事和好事。

那些「網民」的亂揮大棒的極左言論,其實非自今日始,十幾年前已經有,也就是說,已經在兩三代「網民」中傳播,只是「於今尤甚」。他們不尊重一國兩制、不了解香港的歷史和特性、不承認內地和香港的社會環境和認知的差異,強行用國內的流行語言和政治術語套到香港,對香港普通百姓或知名愛國人士胡亂批評、胡亂上網上線,不但很容易把當局辛辛苦苦做工作取得的「統戰」成績一下子掃除了,而且事實上是給企圖策劃「港獨」的敵對勢力提供武器彈藥、提供話柄。俗語云「一個巴掌打不響」,近年在香港知識界、大學生和年輕人中「獨」思潮泛起,與那些極左網民的言論不無關聯。


許多市民大概仍會記得,十多年前因為「釣島」和其他事件,引起內地反日浪潮,一些激進分子故意製造事端,打砸日資企業甚至是國人經營的日本品牌企業、打砸日本汽車甚至只是日本品牌而全是國內製造的汽車。那些所謂「愛國」行動,只是個人情緒發洩而已,與「愛國」並無關係。但是這些刁民的行徑不但無助處理中日關係,更讓外媒抓住話柄。今日內地的「網民」圍剿香港真心愛國的藝員,莫非正為真的謀獨勢力充當打手?(二零二二年七月五日)

Sunday, July 03, 2022

冷戰思維

 


冷戰思維(隨感)

最近,北歐的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成了世人關心的話題。這兩國聲稱是俄烏衝突讓他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中立地位難保,所以要加入北約尋求保護。北約成員國土耳其表示反對,認為兩國包庇被土耳其視為恐怖組織者。近日在北約秘書長斡旋下,土耳其與芬蘭、瑞典商討,最後達成共識︰兩國同意引渡恐怖份子去土耳其,土耳其就支持兩國加入北約。土耳其總統說,要等兩國落實承諾、送回恐怖份子,手上的協議書才會交給國會通過生效。


北約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而冷戰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之後、因為意識形態對立而出現的。上世紀二十年代,俄國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建立了名為「蘇聯」的共產國家,引起「自由世界」的疑慮和敵對。三十年代中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侵略亞洲其他國家,並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三十年代末,意大利和德國在狂人主政之下發動對外侵略,德日意三國稱為「軸心國」,他們的侵略屠殺行為被稱為「法西斯」。被侵略國家人民奮起反抗,美、英、中、俄等多國組成「反法西斯同盟」即同盟國。最後,同盟國打敗軸心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二戰期間,共產陣營的蘇聯打敗德國入侵之後反攻,進佔德國;美軍也佔領德國一部分,於是戰後出現東西德、東西柏林,以及多個被蘇軍「解放」的東歐國家。西方國家為防範共產擴散和蘇聯坐大,於是在一九四九年由美國牽頭在華盛頓開會,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為「北約」,最初只有十二個國家。二戰之後改朝換代成為「共產國家」的東歐各國,在蘇聯領導下,一九五五年在波蘭首都華沙開會,訂立「華沙條約」,與會的八國成為「華沙條約國」。華約與北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立,形成東西方「冷戰」局面。


經過三十多年的「冷戰」,西方的「自由」擊潰了東方的「極權」,於是,美國不費一兵一卒一槍一彈,蘇聯就在九十年代初解體,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面積最大的俄羅斯維繫幾個周邊國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繼承了前蘇聯的政治遺產;東歐各國也相繼變天,甚至倒向西方,「華約」終於一九九一年解散。但北約在沒有了華約這個對立集團之後,仍不斷「東擴」,吸納東歐(華約)國家,以及原蘇聯加盟共和國、脫離原南斯拉夫獨立的國家,加入北約圍堵俄國,至今已擴充至三十國。屬於前蘇聯加盟國之一的烏克蘭要求加入北約,刺痛了俄國的神經,所以才引發二月下旬以來四個月的「俄烏衝突」。


本來,世人以為,華沙條約已經不存在,前蘇聯解體後也只剩下俄羅斯,北約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美國不斷強化北約的軍事同盟角色,不斷向東擴張,把俄羅斯迫到牆角,真是欺人太甚,難怪俄羅斯不得不出手保衛自己的利益。最近北約開會,邀請亞洲的韓國、日本等參加,顯然不但在歐洲「東擴」,而且是向亞洲「東擴」,目標就是圍堵中國,這就難怪中國方面作出強硬反應。美國不斷派軍艦甚至航母戰鬥群,到南海來耀武揚威,還要藉台灣、香港問題搞事,並拉攏澳洲、新西蘭等國加入,圍堵中國。美國應該明白︰中國在自己家門口,早就搞好與周邊國家關係,何懼圍堵?(二零二二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