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維(隨感)
去年四月,在港初中同學棉兄約一眾同班同學聚餐,席間我提及,有校友告知,我班同學德哥疫情期間去世。棉兄聞言道︰「好平常啦,我們都在排住隊了。」甚為坦然及樂觀。棉兄說,近日診斷出心率不整、血管收窄,醫生提醒要飲食清淡、不要過勞。但棉兄照樣不「戒口」,炆豬手、灼海蝦、蒸白蟮照食不誤。他說,「幾十歲人機器老化,肯定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什麼都不敢吃,那還有什麼人生樂趣?」我老牛也有與棉兄類似的症狀,也見過心臟科醫生,乖乖地聽醫生忠告,認真「戒口」、依時服藥、堅持運動、正常作息,生怕出事。聽了棉兄一席話,真佩服棉兄的豁達灑脫,老牛自愧不如。如何面對老年病、如何調整心態,我認為應該有像棉兄那樣看得開的正向思維。
本來生老病死是正常規律,每個人都會經歷;相親相愛幾十年的老夫妻,總會有一個先走一步,這也是必然現象。老牛的同學和一齊下鄉的農友之中,已經有幾個人離世,遺下的配偶都同樣面對喪偶之痛和如何安排日後生活的問題。先走一步的,有另一半相伴到最後一刻;但未亡人就要獨自面對一切。十二年前牛太去世,一位大學同學給老牛電郵,說︰「先走一步其實是幸福的,因為有人陪伴到最後一刻;餘下的問題就要存活者承擔和面對,所以存活者比先走者更辛苦、更難受。能夠走出喪偶陰影、樂觀面對孤獨、妥善處理自己的身心變化,安排好晚年生活,才是真正的強者。我相信你是生活的強者。」
高中同學梁太的先夫十一年前去世,當時她有半年「收埋自己」不肯見任何人。老同學釗哥當時剛剛由美國返港「落葉歸根」,有一天跟我打完太極之後說︰「我現在去見見梁太。她說只肯見我一個。」我說︰「好。請你帶幾句話給她︰叫她推開窗戶,看看窗外的藍天白雲;打開大門,走去外面的翠綠草地。不要把自己關在陰暗的屋子裏,邁開腳步走出去,你就知道天空照樣藍、地球照樣轉,天沒有塌下來,地沒有陷下去。走過人生低谷,前景依然光明。希望梁太振作,走出喪夫陰影,好好生活。」據釗哥說,一番撫慰之後,梁太情緒好了一些。經過幾年的心理調整,梁太重新振作,天天堅持游水鍛煉、全情投入幫兒子的診所做事、不時約老同學飲茶,完全走出了喪夫的陰影。
退休多年的農友賢姐也是妥妥的生活強者。先夫老蕭十一年前去世,她寄情帶孫、日常生活照顧周到;孫女聰明伶俐,又學樂器又學書法,如今不知覺已經小學畢業了。賢姐善於安排自己的時間和日常生活,除了照顧孫女,空餘時間又參加「老人大學」的書法班,學寫楷書、隸書;之後又參加詩詞班,學寫古體詩詞。她身體狀況尚可,行得走得,孫女入讀寄宿學校之後,她不時約校友及舊日同事、農友去旅行,經常在「朋友圈」貼出到處旅行的「打卡」照片。據她在「微信」晒的照片,便知道近期去過粵北、新疆、雲南等許多地方。
定居美國多年的農友寶姐也是生活的強者。先夫華哥約十年前去世,當時她也覺得萬念俱灰,後來在家人和老同學的鼓勵下振作,先是回國探親,然後應同學和農友之約去旅行,顯然是她的高中同學和農友把她從喪夫的陰影中拉出來。二零一七年夏季,寶姐在內地旅行行程完結後,由廣州搭巴士到香港機場轉機返美,我由農友的信息中得知,便與寶姐電話約定,我去赤立角機場接她。寶姐先夫華哥是學長,比我高一個年級,與我在農場中學時同住一個宿舍幾年,互相幫助,情如兄弟,所以我視寶姐為嫂子。四十年不見首次重逢,我請她在機場餐廳吃飯再送她登機,言談中知道她夫婦四十年來的概況以及近況,知道她在美國很少同聲同氣的朋友,於是相約建立微信和WhatsApp聯繫,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支持,互相鼓勵,愉快過好晚年。
這幾年,按照約定,我一直與寶姐保持微信聯絡。寶姐告訴我,華哥去世之後,精神備受打擊,身體狀況大變,整整一年頻頻進出醫院。後來經過醫生觀察和評估,認為她有腦退化跡象,於是允許她加入當地老人院,可以居家,也可以在老人院居住,疫情期間都是居家,用電腦上網課。這家老人院大多數院友是身體健康的長者,不但生活自理,還很有活力。院方安排每星期由一到五的各種活動,包括唱歌、詩詞、游泳、體操、瑜伽、繪畫、書法等,有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駐院。這些學習項目由專業心理治療師設計、安排和評估,都是延緩衰老、減緩腦退化症的「行為治療」的一部分。寶姐參加各項活動,甚為投入,自我感覺良好,如今思維敏捷,語言能力大為改善,繪畫作業常被選作院內裝飾甚至選為印製月曆、賀年卡,原本的腦退化症狀也減輕了。(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