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之都(隨感)
上星期某日傍晚,老牛如常作「戶外步行」,發現土瓜灣道、宋皇台道突然多了許多臂上戴綠色臂章的警察,街上人流也向「啟德體育園」方向湧去。後來看電視新聞,才知是香港知名謝姓藝人在啟德主場館舉行演唱會,一連開幾場,當日晚上是第一場,下午五點開始允許觀眾排隊安檢進場。不久前、英國組合GOLDPLAY也在啟德主場館舉行演唱會,吸引本地及外地,包括中國內地歌迷和外國遊客,來港觀看演出,形成一個小小的「盛事高潮」。近來香港政商各界正熱議「香港盛事之都」,期望多搞「盛事」吸引遊客來港旅遊和消費,以刺激香港經濟。老牛覺得,政商各界和普羅市民都熱心投入、支持政府搞「盛事之都」,當然是好事;但總是期望形成「盛事經濟」,恐怕就期望過高。
「啟德體育園」建成及正式啟用,標誌着香港擁有世界級水準的體育競賽場地和世界級的管理水平。「啟德體育園」是今年十一月國家全運會香港負責部分項目的比賽場地,港府對體育園的建設進度和配套管理甚為緊張,正式開幕之前進行了多次測試,累積不同數量觀眾入場及離場的人流管理經驗,保證屆時能做到萬無一失。老牛有幸成為主場館最後一次五萬人入場的測試活動參與者之一,親眼看到主場館的宏偉和精美、領略場館的先進設備和設計;同時也看到︰不但場外各處包括土瓜灣、宋皇台幾條街布滿警察維持秩序,有關部門更動員了許多義工在場內外協助觀眾及回答觀眾的問題,真可謂「勞師動眾」。
整個「啟德體育園」座落舊機場原客運大樓和停機坪位置,包括「啟德主場館」、「青年運動場」和「啟德體藝館」三個主要用於體育比賽的場地,以及三個「啟德零售館」。這幾個「零售館」有百貨、超市、零售、餐飲、學習中心、中醫館、課外活動訓練中心等等。餐飲包括中式酒樓和中西法意日及東南亞風味餐廳,應有盡有,儼如一個小城市。即使沒有比賽或表演,這個新園區都有許多好去處,吸引市民和外地遊客來「先睹為快」。有朋友告知,曾在零售館的中式酒樓飲茶,「貴到離晒譜」。我對朋友說︰如今這個地方成了吸引遊客的地標,樣樣都新,鋪租比其他地方貴,你就當作是尖沙咀遊客區好了。
衛督在位時,為了扭轉八十年代末「政治風波」後遺症帶來的低迷頹勢,提出包括推平赤立角、填海造地、興建新機場的一千七百億港元的「新玫瑰園計劃」。當時北京質疑末期港英當局要「使晒」香港的儲備,後來經過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討論磋商,達成共識,新機場正式動工。一九九八年啟德機場搬遷後,如何善用這塊土地成了各政治勢力的爭論焦點。曾經有意見認為跑道與觀塘之間的「明渠」可以填平或改成暗渠,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面積,但另一批人以維港不得填海的規例反對,結果停機坪和跑道都維持原狀。如何劃分使用更是爭執不斷,於是舊啟德機場地皮,連同西九填海區、添馬艦填海區三塊黃金土地,白白曬了許多年太陽。幸好,多年之後,這幾塊土地都已經按規劃建成並發揮作用,成為吸引市民和遊客的香港新地標,寄託着新的發展期望。
「一九黑暴」和由二零二零年初開始的「三年疫情」,令香港經濟沉到谷底。二零二三年二月通關之後,香港各界期望可以回復到疫情前的局面,殊不知,幾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以前許多內地遊客「拖箱」購物的情形已不復見。再加上香港市民在再通關之後掀起「北上消費」熱潮,至今仍十分興旺,本地零售餐飲就難見起色。政府和專家看到許多內地遊客不再是來港購物,而是「深度遊」、尋覓往日蹤跡、喜歡找特別的景點「打卡」拍照及放在群組分享,於是因應遊客口味轉變和消費模式改變,提出「日夜繽紛」和「無處不旅遊」,全港十八區都活化舊區及推動「特色遊」。同時,政府大力宣傳「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和「香港——盛事之都」,期望搞「盛事經濟」,以盛事活動帶旺市道,吸引遊客,刺激消費,形成經濟效益。
可是,本地零售和餐飲業經常出現一些令市民不滿的現象,例如服務不周、態度惡劣、出品差、上菜慢等等,令人搖頭。這些不良現象正是服務行業特別是餐飲業「倒自己的米」。另一方面,業主大幅加租令零售和餐飲業者經營困難,近日出現的酒樓餐廳結業潮便是一個令人心寒的警號。所以,面對變局,一成不變不是辦法,「躺平」更不是辦法,唯有積極應變、努力求存。既然人們看到了市民和遊客消費模式改變,便應該思考經營模式作出改變。業主與經營業者互相體諒、互相包容、各行一步;各界互相協調、互相合作,一齊努力,搞好市面氣氛,讓市民和遊客愉快消費,才是香港整體求勝之道。
我們在新年時總是發出許多良好的新年願望,但事實上許多事情很難做得到「一帆風順」、「心想事成」,而往往是「欲速不達」、「事與願違」,甚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加上地緣政治、國際形勢、外圍波動、老美掀起關稅戰貿易戰等因素,對內地經發展和人民購買力造成甚大負面影響,對香港整體經濟狀況造成明顯衝擊,市民的消費意欲也會因為前景不明而受到影響。所以,不要期望一兩個活動可以形成經濟效益,商家和各界市民每一個人都積極求變、做好本份、努力付出就夠了,能否有成效就順其自然吧。(二零二五年四三十日)
10 comments:
感覺政府搞什麼盛事經濟都係"雷聲大雨點少",最緊要是旅客要有一些目的長期來港消費就最好......
不過現時香港的零售業好傷,北上消費加""淘X"",""拼XX""的電商平台搶走港舖很大的生意......港人真的要多點在港消費才行!!!
謝謝森伯伯常來,此文剛貼出就看到森伯伯的雅評,實是感恩。是的,經過幾年疫情,人們的消費模式改變,社會的新消費模式例如網購、電商大行其道,傳統實體店真是面對很大困難。要大家集思廣益,想辦法走出一條可行的新路。
我認為香港商界好應自我檢討一番,旅客改變了就要順應旅客的模式作出自我改變,難道要旅客變回以前的消費習慣嗎?不可能吧!那些業主老是不肯減租,那些食肆老是維持以往的價錢又貴服務又差的作風,我是香港人就算不北上都唔想幫襯!
盛事背後係要用好多錢,如果賺唔翻係本末倒置.
謝謝和平兄。說得有理。搞盛事靠政府,搞好市道就要靠市民,靠商界互相配合。既然顧客的消費模式改變,商業經營方式也應該適應市場和顧客而改變。許多市民熱中「北上消費」、大讚「性價比高」,香港的店鋪老板和業主應該反思而不是埋怨市民。
謝謝島兄。是的,盛事背後要花很多錢,還要動員許多人,勞師動眾;但如何能「賺得返」,要看商家如何花心思吸客。
我今天去了啟德體育園, 原來漏了啟德體藝館無去. 地方係大, 但餐廳好細, 人多地方唔夠. 演唱會飛好貴, 但還是大把捧場客
謝謝小月博友。這麼大的一個新地標,作為香港人很應該去看看行行,感受一下它的宏偉魅力。我老牛今日傍晚在舊跑道的海濱長廊步行,看到主場館東面海邊的「美食海灣」開檔了,看來可以吸引市民去試試新口味。
以往很多大陸來客遊港消費,香港的黃絲黨合力打撃 ! 經過19年黑暴之後,疫情接踵而至,封關之後,香港的經濟更加一蹶不振。 正是風水輪流轉,現今港人很多喜歡北上吃喝玩樂,使本地的經濟更見低落。何不多經營食街,方便遊客,在深度遊進出口設場賣特色產品。
如今要政府多加宣傳與鼓勵,曉以大義,希望大家同心合力,使獅子山下再顯光輝吧。
謝謝秋姨。說得對。有時真是「形勢比人強」,疫情之後消費模式大變,疫情後港人北上消費,本地零售和餐飲很難有起色。還記得早幾年,有人到廣東道「名店」去叫囂、騷擾內地遊客,痛罵來港買奢侈品的內地遊客是「蝗蟲」,實在是「倒米」。如今真的是要多花點心思、做得更好才能吸引顧客。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