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1, 2025

觀雨聽風


觀雨聽風
(隨感)

近日看了朋友在手機傳來的一個較長篇幅的「趙健的讀書日記」檔案,內容是「中國的十大雅事」,談及中國古代文人的十大雅事是︰焚香、聽雨、拾花、品茗、探幽、賞畫、對弈、撫琴、酌酒。這個視頻一次過講解了十大雅事的歷史故事、箇中知識和典故出處,實在是獲益良多。這位趙公子的「讀書日記」製作認真,許多時候採訪當今文化名人,或者從所讀的書中闡述歷史故事,很有水平。趙公子自稱是來自農村、家境貧寒,考上大學、努力讀書,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略有成績,從不自滿自傲,也從不會看不起勞動者。老牛不時收到好友轉來的檔案,都很認真欣賞和思考。在這個「十大雅事」中,趙公子問讀者(觀眾)「雅了幾個」,真對不起,老牛也真沒有「雅」過。


片中用了很長篇幅講述「聽雨」的「雅興」和掌故。但以老牛的經歷,從來沒有「雅興」去「聽雨」,只有「狂風暴雨」、「頂風冒雨」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深刻記憶。老牛曾經是由廣州下放海南的「知識青年」,在海南島中部山區的橡膠農場當工人,每當下雨天不能割膠,仍不能坐在宿舍裏,要穿上雨衣到橡膠林段斬萌(用砍刀清除雜樹灌木)、施肥、鋤草。最辛苦的工作是「冒雨定植」,就是趁雨天泥土濕潤,把苗圃的橡膠樹苗挖起,並移植到已經開荒並挖好準備種植樹苗的土坑(稱為「穴」)。在雨中挖樹苗時鋤把盡是泥和水,用鋤把當作擔挑挑起裝着十株樹苗的畚箕,爬上新開荒的林段,雨中山路泥濘濕滑,一步一跌;種完十棵樹苗收工,已經像個「泥人」。


一九七三年九月十四日凌晨,一場強台風襲擊海南,瓊海縣城是重災區,房屋倒塌,死傷幾千人。我所在的農場被台風掃過,多個生產隊(居民點)塌房,死了幾十人。我所在的生產隊幸好沒有死人,但倉庫倒塌了,稻穀、大米、黑豆、化肥、農藥等國家財產都被雨水打濕了,隊長天未亮就召集員工趕到倉庫搶救國家財產。台風摧毀了農場的通訊電話線,急需搶修,隊長派我到場部通訊班做臨時「壯丁」,參加搶修電話線。十個壯丁每日在台風摧毀的公路邊防風林穿越,三個人扛着五米長的水泥電線桿在濕滑的陡坡爬行,如果一腳踩不穩,三個人都會被電線桿壓死。場部中學受災最重,學生宿舍倒塌壓死十五個學生和一個教師及他的初生嬰兒,場部才決定抽調我到中學當教師。


當時中學的教室和宿舍都倒塌了,場部安排「外包工」趕建茅草房作課室和宿舍。我到中學之後,一直住在茅草房,飽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描述的「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滋味。一九七六年十月,另一個強台風襲擊海南,掃過我所在的山區。那時我的長女初生才幾個月,台風深夜殺到,狂風呼嘯,暴雨滂沱,眼看茅草房抵受不住強風開始慢慢傾斜,牛太用背帶把嬰兒包在胸前,穿上農場工人用的布面膠裏雨衣,推開房門衝出去,我扶著兩母女,蹲到已經倒塌的籃球架下,直到天明雨漸停,才從籃球架下鑽出來。茅草房完全倒塌了,我用短刀割開房頂的茅草,把棉被、衣服拉出來,擱在籃球架上晾曬。書籍、相簿、筆記本、速寫簿都泡在黃泥水裏,我把這些物品從倒塌的茅草屋拉出來,攤在球場上。筆記本、速寫簿風乾了仍然留下黃泥水的痕跡,被泡過的珍貴相片就永遠無法復原了。那些狂風暴雨的經歷和受狂風暴雨侵襲的感受,令我對雨的感覺負面較多,實在「雅」不起來。


倒是後來在港生活後,在八號風球下,來一次「觀雨聽風」。那時我在柴灣返工,公司在杏花邨地鐵站外有定時穿梭巴士接載員工往返。由於行業性質的原因,八號風球之下也要上班。二零零四年某日,掛起八號風球,公共巴士和小巴都停駛,只有地鐵和少量的士還在狂風暴雨中行走。我冒雨上了一部的士到佐敦站,進入地鐵,一直搭到杏花邨。離開地鐵站,立即走進「麥記」。風球之下打工仔多了一日「風假」,而且時間尚早,那天「麥記」顧客甚少,座位甚多。我叫了一個巨無霸套餐,找了一個對着五米落地大玻璃的位置,一邊品嘗着「巨無霸」漢堡包的鮮蕃茄和酸瓜,一邊望着落地大玻璃,仔細看着雨點打在玻璃上然後被風吹着斜斜向下流去的軌跡;一邊喝着奶茶,一邊聽着狂風裹脅着雨點打在玻璃上的巨響。一邊觀雨聽風,一邊想︰八號風球之下,大多數行業都不用上班,但總有一些工種、一些行業要繼續開工,例如「麥記」一類的服務業、例如我所在的媒體;我只是在冷氣間、寫字樓對着電腦,比起要頂風冒雨在戶外執勤的人好多了。吃飽了、欣賞完「雨打玻璃」的特別景致,愉愉快快登上公司車,開始進入全神貫注的工作狀態。


人生的經歷,過去了便成為經驗和記憶,經歷留下的烙印可以成為抱怨的理由,也可以成為面對折騰顛簸的力量,如何看待,全在於個人的心態。老牛雖然未曾「雅」過,不但未有「聽雨」的雅興,甚至趙公子提到的諸如酌酒、對弈、焚香、拾花、撫琴都不曾試過。但我不覺得可惜,沒有遺憾、從不抱怨;從容應付艱辛,微笑面對生活;正向、樂觀、自信、努力,與人為善、與世無爭,樂天知命、問心無愧、隨遇而安,便是我的人生格言。康有為有詩云「吾生自有安心法,所遇皆欣即是家」,是我的座右銘。蘇東坡的名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便是我的對待人生態度。(二零二五年七月二日)

13 comments:

森源 said...

一到雨季的來臨,最怕就是外出時遇到下大雨,今季自己也剛剛買了件類似風褸的雨衣,算是輕便易放,冷氣間太凍時可以穿上,下雨時又可當為雨衣擋擋雨...

森源 said...

做人...做自己喜歡的就最自在...

hipposisi said...

哎喲!我一樣也沒中啊!充其量只是拾過花,不過,那不算。我想,要雅得起,也要看際遇和環境吧?

cowboy said...

謝謝森伯伯。是的,南方常有大雨暴雨,所以很難有機會聽雨賞雨,尤其是上班時遇上大雨暴雨就真是狼狽不堪。

cowboy said...

森伯伯說得對,做人最緊要係做自己喜歡的事,否則就變成壓力。

cowboy said...

謝謝阿嬋來訪。你說得對,「十大文人雅事」並非人人都有機會或者有「雅興」去做;自己水平不夠很難「附庸風雅」,即是識點詩詞古典,也要有適當的環境、際遇和消費能力。

過客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過客 said...

我非「知青」,俗人一名,不懂風雅。對於俗趣,反而偏愛。隨想十個(不分次序):電腦遊戲、睇電影、追劇、聽歌、旅遊、打卡、美食、健身、養生、吹水。與其「附庸風雅」,不如率性而行,俗又如何?刻意求雅,並非真雅,何必!

cowboy said...

謝謝過客兄。老牛年輕時的「知青」生涯是那位偉人造成的,老牛也只當作是一份有薪金、有糧食的穩定工作,其實也只是俗人一個,完全沒有「雅」趣。老兄心目中的十個「俗趣」十分貼地,老牛其實也不全完做到。率性而行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過客 said...

雅俗與否?亦有其階級性。同一喜好,於知識分子中稱為「雅」,於草根階層中便是「俗」。比如音樂,聽古典音樂便叫有品味,聽流行樂曲便是庸俗。高山流水,固然精妙,但知音幾何?反不及陽春白雪,眾人皆愛。管它呢?雅俗共賞,自得其樂。

cowboy said...

過客兄說得有理。其實任何活動,不同人有不同感受,本無雅俗之別,流行音樂也不庸俗,外國一些大型國際活動都有邀請流行歌手獻唱;某些知名「天后」也不是職業歌唱家,所以「雅俗共賞」才是最佳方向。「陽春白雪,和者蓋寡,下里巴人,屬而和者眾」,貼近民眾的藝術有更多受眾。

Philip Mok said...

落雨好麻煩,不過唔落雨又冇水用.

cowboy said...

謝謝島兄。是的,我等只是俗人、粗人,鮮有賞雨聽雨的雅興,只是為日常生活考慮,下雨天對我們來說是麻煩;但如果沒有雨水,水塘就會乾到無水。幸好六十年來有廣東送「東江水」,否則只靠雨水,香港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