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隨感)
十二年前,牛太因患癌症醫治無效去世。老牛在醫院等候辦理死亡證等手續時,無意中看到辦公室有一份「歡迎取閱」的小冊子,是一本提示死者親友如何面對失去親人之痛的心理輔導資料。這個小冊子是由醫院的專業人士和多家大學的心理輔導專家撰寫,而不是宗教人士撰寫,完全是心理調節常識而沒有宗教意味。小冊子裏面談了許多具體的應對和處理方法,我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嘗試按小冊子的指引去處理牛太的遺物,以及用小冊子提議的方法例如寫下自己的感受等,讓自己逐步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重新振作、重過正常生活。這個小冊子的內容我影了下來,傳給幾個有類似情況的朋友;也曾將小冊子的內容灌輸給喪夫後自我封閉半年的老同學,並加了一些安慰和鼓勵說話。這些內容確實對有同樣遭遇的同齡人、同學、農友有幫助。
送牛太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我冷靜處理完牛太的後事和遺物,就重新建立一個人的生活規律,繼續每天做運動、寫博客、畫時事漫畫,清理家中雜物、打掃衛生,重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公園跟住我打太極多年的「拳友」約我飲茶、牛太的舊同事約我飲茶、老同學老校友約飲茶,我都會出席。我對他們說︰「牛太去世後,我也曾一度感到天塌下來、生無可戀,對身邊事物和活動都失去興趣。但讀了醫院的心理輔導小冊子之後,學識自我開解、調節自己,並按小冊子推介的方法去做,逐步放下心裏的悲痛;你們約我飲茶傾計,多多開導,讓我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影,所以,你們都是我的心理醫生。」
十幾年前,學生時代已經認識的校友、下鄉時同一個農場的農友廉姐喪夫,情緒低落。廉姐先夫亨哥是領袖型學長,老牛一向對他十分敬重,因而視廉姐為嫂。二零一二年夏天,廉姐來港探望患癌的牛太,茶敘時向牛太談及喪夫後頓失所依極度徬徨,又因家事與妹瓔姐鬧翻。言談中牛太感覺到她嚴重抑鬱,甚為擔心。牛太對廉姐說︰「到了這個年紀,父母都離世了,如今在世上就只有兩姐妹是最親的人,有什麼不愉快事都放開吧,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再計較誰對誰錯,兩姐妹牽手走餘下的路就好。」茶敘之後,太牛打電話給好友,請他們多多開導廉姐,幫她走出喪夫陰影、期望她與妹重歸於好。
牛太與廉姐相識多年,份屬「好姊妹」。牛太去世後,老牛明白牛太的遺願之一是幫助廉姐擺脫抑鬱、與妹修好,於是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多次趁廉姐來港探望大伯時約她飲茶,聽她「吐苦水」(廉姐自己也說,很開心有人肯聽她「倒垃圾」),順便給她講解如何面對困難,以及向同樣面對喪偶之痛的好友學習,解開心結、重新振作。我給廉姐講一大堆諸如「人死不能復生」、「溺於悲痛於事無補」、「別人幫不到,要靠自己走出陰影」之類的說話,以及我自己如何從醫院的小冊子得到啟發的個人經驗,給廉姐講解。
廉姐說︰「你是男人,較易走出喪偶陰影。」我說︰「同齡人之中已有幾個農友、校友離世,阿保、阿賢也是女人,也同你一樣喪夫,但她們都寄情學詩學畫或者帶孫做家務,努力重新振作、走出了喪偶陰影;你也一樣可以做得到。」廉姐說︰「她們叻,我唔叻;人家做得到,我做不到。」廉姐掛在嘴邊的話是「想快點死」,總是打聽何處可以合法「安樂死」。我說︰「歐洲某國允許合法『安樂死』,但費用昂貴,你想死也付不起錢。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她覺得自己好「冇用」、「成個廢人一樣」。她說︰「亨哥在世時,一切事都倚賴他,自己完全是『扯衫尾』(意指跟在後面走)」。我說︰「你幸運,跟住一個領袖型人物,有得『扯衫尾』,自己完全不用操心,做了幾十年少奶奶。牛太跟住我捱一世,沒有機會『扯衫尾』、沒有享過福。你如今有房子、有錢、有股票、有女兒安排生活,不愁食穿用,不愁娛樂,日子過得愉快,為什麼老是想着死?」她說覺得活着沒有意思,早早去陪亨哥就完滿了。我說︰「你的亨哥泉下有知,也想你好好生活,不想見到你消沉、成天愁雲慘霧。為了讓亨亨哥走得放心,你也應該愉快過好每一天,讓亨哥知道你有獨立能力。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有今生無來世,為什麼不好好珍惜?你身邊的農友、同學、校友都關心你,不想你消沉下去,你自己也要振作。譬如你掉到水裏,旁人伸出援手想救你,你自己也要掙扎;如果你自己放軟手腳、那就誰也救不了。」
十二年前牛太離世前幾個月那次與廉姐飲茶時,聽得出廉姐嚴重抑鬱;我約廉姐飲茶聽她吐苦水,也覺得牛太的觀察是對的,曾提議帶她去見專業人士,請心理治療師幫助解開心中鬱結,誰知話未說完,就被廉姐臭罵一頓,只好作罷。我知道她有許多煩惱壓在心中,旁人無法完全明白,所以我只能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明白的話,以及拿身邊的有同類狀況的同學、農友和我自己,如何每日安排活動、重新振作、走出陰影的現實例子來開解她。除了幾次飲茶聽她「吐苦水」,我還寫了幾封長信,試圖逐一解開她的心中的難題。
農友之中有幾個老姐妹與廉姐談得來,特別是自己也是寡婦的賢姐,常常帶好友一起去陪廉姐飲茶、陪她去作短途旅行。賢姐送先夫走完生命最後一程之後,參加老人大學的書法班、詩詞班、電腦班,充實自己,努力不讓自己停留在陰影中,所以賢姐就是一個示範和榜樣。廉姐的親妹瓔姐不計較多年前因為家事被親姐誤會而鬧翻的舊事,主動去廉姐家陪她、約她去飲茶。隨着時間推移,過了六七年,廉姐終於慢慢解開心結、重現笑容,與瓔姐親姐妹也重歸於好。我覺得,廉姐身邊的好友,個個都是心理醫生。
另一位農友勳姐也是寡婦,當高校教師的丈夫去世幾年,她也是在好姐妹的陪伴下慢慢走出喪偶陰影的。勳姐先夫與廉姐先夫都是農場機關幹部,她們在農場時已是好友。談到廉姐的心路歷程,勳姐說︰「再恩愛的夫妻,都會有其中一方先走一步的一日;不論男人女人,誰都會失去伴侶的經歷,誰都會經歷調整心理、走出陰影的階段;不管是否『堅強』或者『灑脫』,都會有一段或長或短的痛苦期。旁人的幫助當然很重要,但最後、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領悟、自己調節、自己看開、自己安排生活、自己走出新路,這就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最佳註腳。」我完全同意勳姐的看法。看到廉姐的變化,我覺得已經達成了牛太的遺願,算是功德完滿了。(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五日)
10 comments:
每對夫婦都總有一個先走一個留下,留下的一個的確不好過,因為要承受喪偶之痛、要孤獨下半生、要自己面對生活壓力,但無論如何,我們總要面對,我認為最重要有積極心態,願意努力走出悲傷,重新適應新環境,否則別人如何幫也事倍功半。
人與人之間有時一句鼓勵說話,一句美言已勝過心理醫生.
謝謝和平兄。此文也許觸到老兄痛處了。說得對。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孤獨,都要自己處理難題、積極面對;如果自己不沉溺於以往的生活而不能自拔,走不出陰影,別人很難施以援手。
島兄說得對。朋輩友人的一句鼓勵,往往是一種振作力量。人是群體動物,自己要振作,朋友的鼓勵是一個助力。
如果有抑鬱症,我們旁人很難三言兩語幫得上忙,首先也得醫生診斷,當然家人朋友的關懷都同樣重要。
人出生後就是死亡的倒數,我年輕時不會在意,現在年老了,老伴也離開廿年,明白面對生老病死的現實,也淡然接受,所以,我更應充實和認識自己,餘生時候選擇自己適合自己生活方式。
謝謝娜姐留下雅評。一個年長人士的話題勾起多位博友的心事。是的,如果真的是患了抑鬱症,要由專業人士評估和輔導,朋輩的關心只是關心而已,始終不是專業的治療。每一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總要學會獨自面對困難和失落。你的想法和做法是對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充實自己、接受現實,就不會感到徬徨。
人生在世,總會碰上悲歡離合,「離」不單是解作走開,也同生離死別有關,當人越年長,感覺也越容易面對死亡,始終人大了,親人離世也自然多了~~~
我認為每個人都逃不過死亡,只是生命的長短而已...最緊要是離開的時候,莫帶著遺憾、抱憾之類...
謝謝森伯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人都必會年老,也會目睹摯親離世,所以要學習看得通、想得開、放得下。人生的長短也不由自己控制,順其自然、心安理得就好了。
你們都很有愛,生老病死的確是人人都會經過的階段,怎樣去消化的確是一個很艱難的課題。
謝謝狂小子博友。這是長者特別是喪偶老人的話題,狂小子想必尚年輕,恐怕很難明白長者的心理和心態,難很你也留下心聲,萬分多謝。許多時候,朋輩的安慰和開導是很重要的助力。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