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1, 2025

長貧難顧



長貧難顧
(亂彈琴)

老牛早說過本屆特區政府「很好彩」。二零二二年七月一日上任之時,最艱難的時期,如二零一九年被某些人美化為「反修例事件」的「黑暴」已經過去;由二零二零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也進入穩定期、不久之後就全面解封;二零二三年二月過關不再強制隔離,經濟活動和旅遊開始恢復,特區政府也可以放開手腳做事了。政府為住屋問題想了許多辦法,近日李長官更宣布,任內可將公屋輪候年期縮短至四年半,這對於正在等候編配公屋的市民真是大喜訊。


在扶貧方面,本屆政府創設了「共創明Teen」這個「師友配對」計劃,讓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可以參加更多社會活動和課外活動,擴闊視野、增強自信、進而學習規劃人生。在關照低收入家庭「上樓」方面,不但加快興建公屋、大力打擊濫用公屋、收回大批被佔用的公屋單位;並且構思了「簡約公屋」,以更短的建造期完成,讓輪候公屋的家庭盡快改善居住條件;更構思了「社區客廳」,惠及各舊區的「劏房戶」,讓他們有較多的活動空間。


這些都是過去五十年、回歸之後成立特區政府二十幾年未曾見過的好事,老牛這一輩人茶餘飯後閒談時都覺得,現屆政府為低收入市民着想的各項措施好得很。但是,社會上一些人仍然以各種理由要求政府更多照顧。之前有人以「居於狹窄環境的兒童多出現脊柱側彎」的研究報告結論為理由,希望政府優先安排有學童的「劏房戶」入住公屋;近日又有所謂「爭取居住權益」的團體,要求政府先安置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再推動「取締劏房」措施,而且要求政府「原區安置方便返工」。



正當政府因為千億財赤財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之際,社會各界及專業人士都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加大力度開源節流、特別是削減開支。一些專業人士「睇死」政府幾年內不可能做到收支平衡。捉襟見肘的財爺近日正在為今年的財政報告作公眾諮詢,於是,一些什麼「組織協會」的社工又趁機「為貧苦大眾發聲」,呼籲政府繼續資助貧困家庭的兒童,讓貧困家庭兒童可以買兒童讀物、學習用品及參加活動。老牛只能嘆一句「長貧難顧」。這句話是老香港的口頭禪,老牛是從母親口中聽來的。此話本來是告誡人們不要輕易借錢給別人,背後也蘊含「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每個人都要自己努力」的意思。


老牛父親四十年代末來港謀生,母親帶着年紀尚幼的我們幾姐弟留在廣州,正如名曲「一水隔天涯」描述的場景。八十年代初母親獲准來港與父親團聚,年近七十的母親為增加收入,當了幾十年教師的她也放下身段,到附近酒樓賣點心。父親去世後,我獲准來港定居,一切都從頭開始。我找到工作之後,工餘時間學習和認識這個陌生的社會,並尋找適合自己的「兼職」,開始嘗試畫漫畫給報章投稿。畫漫畫成了我的全職工作以外的「兼職」。


八十年代初看過一部港產片「巴士奇遇結良緣」,電影中的男主角阿義和女主角阿珍,在正職之外忙於「炒更」(做兼職),便是那個時代工薪階層的真實寫照。據我所知,為了掙到更多收入,那個時代許多人都在正職之外做「兼職」。我所在公司有位女同事,要供樓、孩子要學琴和補習,花費甚多,正職薪金微薄,下班後就到超級市場兼職做收銀員;她的丈夫工餘時間也接業務回家做,替人記帳、入數、做數表,兩夫婦日做夜做,艱苦經營小家庭。公司的辦公室助理晚上做住宅大廈清潔,增加收入、幫補家計。那個年代的工薪階層人人都很辛苦,但人人都肯捱、肯搏、肯做,很少人願意透過媒體向外界訴苦或者向政府求助。我也留意到,許多長者寧願撿紙皮、拾汽水罐而不申請綜緩,這一代人抱着一個宗旨是以「自食其力」為榮,視受政府救濟為耻。



上一代人都明白,如果在家鄉比在香港好,嫌香港生活艱難、居住環境狹窄、工作辛苦就不要來港,留在家鄉「嘆世界」好了;既然決定來港定居,便要認識香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點,融入社會、接受現實,扎扎實實努力工作賺取報酬,努力積攢儲蓄,逐步改善生活。夢想「一朝發達」、沉迷賭博固然不行,放軟手腳等運到、四處抱怨訴苦也不行。但是今天的「新人類」則是完全失去了老一代人的努力奮鬥、自力更生精神,以「爭取權益」為目標,以取得福利為傲。不同時代的人心理素質和思維模式不同,我對這些不斷向社會訴苦的人的想法和做法實在不敢苟同。


當然,香港是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合法追求收入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不論內地的「中國式社會主義」社會,還是香港的「成熟資本主義」社會,都鼓勵「多勞多得」,勞動者都要付出適當的勞動以換取合理的報酬。許多國家的所謂「高福利」都是以「高稅收」為前提的;不納稅或少納稅就想享受社會福利是不可能的事。政府的公帑是納稅人交給政府的錢,天上不會掉個大餡餅下來。但香港一些「社工」以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去鼓動人們爭取權益,總是期望政府以公帑給予資助,其實是鑽社會福利制度的空子、破壞「多勞多得」、「用者自付」的原則,製造新形式的不公平。(二零二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14 comments:

Philip Mok said...

幫助有需要的人是社會底線,但要防止攬用.

狂小子 Time Is Changing said...

我都係鍾意靠自己多啲

cowboy said...

謝謝島兄。文明社會都會設立社會保障機制,幫助貧困及有實際需要的弱勢社群。但如今有些「社工」不切實際地不斷要求政府資助分貧困家庭及兒童,一些市民更是寧願申請綜援而不找工作,「扶貧」政策因而被批是「養懶人」,這是不可取的。

cowboy said...

謝謝狂小子。老牛支持狂小子的「狂」心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靠自己努力奮鬥。如果人人都有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社會正氣抬頭,許多困難都容易解決。

森源 said...

其實能夠自食其力是最好的事,但不能否認社會的確有些人需要政府長期的幫助或補貼...
但身為一個香港政府,成班官員或智囊都要負責,應給予就給予,免得白費得來不易的社會資源或金錢!!!

cowboy said...

謝謝森伯伯。是的,社會上確有一些特別困難的家庭或人士要政府照顧;但有勞動能力、可以自己工作賺取報酬的人,應該投入社會找工作謀生,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付出勞動換取報酬。有一些人本身有工作能力,但總認為報酬太低、不足以維生,總是向社會訴苦、要求政府資助,這便是對納稅的勞動者不公平。

peace said...

我最看不起那些政棍的咀臉,為了搏好感,搏知名度,經常向政府施加壓力,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他們總會找幾個人做一些民調,做一份報告,然後又開記招搏宣傳,看似是為低下層謀福利,但卻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政府跟隨著他們的建議去做,肯定會引發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因為他們從不從社會整體利益宏觀考慮,只想在雞蛋中挑出骨頭搏出位。

cowboy said...

謝謝和平兄。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政客做「騷」的基本步驟就是如此,貌似公正、為低收入階層發聲,其實是不切實際的。作為政府,一定要平衡各階層的利益,更要顧及財政負擔、稅務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如今一些社會工作者也是帶着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為低收入人士發聲,不交稅者不斷向政府要求資助,實際上的傷害納稅的中產的利益。

秋葉 said...

放懶而全部依賴政府為生的人,生活有什麼意義呢 ?
但因為薪金低,而接受政府的交通津貼,那是應該的。
政府發出長者生活津貼,也是一項德政。

秋葉 said...

據說「老人生果金」是不用經過收入審查,一個百萬富翁也可以領取。在這個經濟低迷的環境下,真要收緊政策了。

Stella Luk said...

很佩服那個年代人人都肯捱、肯搏、肯做,政府少有社會福利幫助。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本來政府的救濟政策是幫助有實際困難的人,但有些人就是要鑽空子,認為政府救濟是個人應得的福利。有人有這樣的思維,旁人也沒有辦法。難怪有人認為政策「養懶人」。

cowboy said...

是的,不用經過資產審查的「生果金」已調升至一千六百多元,這是對長者貢獻社會表示敬意,長者不論貧富都可以得到。

cowboy said...

娜姐說得對,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靠的就是那時代的人個個肯做肯捱、守望相助;今天的人已經失去老一代人那種努力奮鬥的「獅子山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