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22

新年新景

 



新年新景
(隨感)

二零二二年「急景殘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星期三下午,政府召開記者會,宣布最新的防疫抗疫放寬措施。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由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九日凌晨零時起,取消檢疫令及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並會通過確診者向這類人士發出健康措施建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或其他密切接觸者日後可以自由出入,不需接受強制隔離要求。確診者的隔離安排則維持不變。原本的「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五天隔離,期間需要每天進行快速測試。若五天均取得陰性結果,則可於第五天離開檢疫地點」的規定取消;正在隔離的可以回家。


由十二月二十九日凌晨起取消「疫苗通行證」,即市民在進入食肆等地點時不再需要掃描電子針卡、醫學豁免證明書或康復紀錄二維碼;但會推行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尤其繼續推動「一老一幼」疫苗接種。


政府同時宣布,抵港人士的臨時疫苗通行證安排亦會取消在現行安排下,台灣或海外地區抵港人士經機場抵埗後,須掃描「健康申報二維碼」登記並即場進行核酸檢測採樣。相關抵港人士在進行核酸檢測採樣後無需在機場等候結果,便可「檢測放行」。新規定改為︰由海外、中國內地、澳門、台灣的抵港人士,都不需做抵港時或之後的強制檢測,改為發出「進行五天自行快速測試」的健康建議,並會取消填寫電子健康申報表。然而,「非本港居民須完成接種疫苗,方可從海外地區登機來港」的要求暫時維持不變


政府同時宣布,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聚令」、食店內一點五米餐桌距離以及每枱人數上限等,但會維持「口罩令」。考慮到小學和幼稚園學童年紀尚小自理能力較低,則仍然維持每日快測,以防止群聚感染影響回校上課。政府還宣布,即日起全面停止住宅樓宇的每日強檢公告,但全港檢測中心及檢測站會維持,為「願檢盡檢」人士提供免費核酸檢測。



如上所述,由十二月二十九日起,除了仍然規定戴口罩外,其他幾年來一直沿用的防疫措施和限制都放寬,用意很明顯,是配合國家將在明年一月八日放寬所有防疫限制的新防疫策略。有人質疑政府的「放寬」措施太突然、太倉促,令市民覺得是「躺平」、「棄守」。行政長官強調,這些措施調整並非「突如其來」,而是一直因應疫情發展變化而不斷作出修訂,半年前開始取消外來航班的「熔斷機制」、近兩個月來對「安心出行」的調整,以及對入境人士檢疫放寬至「0+3」、多項國際性體育活動上演,便是向世界展現「香港回來了」。



不過,中國內地上月起大幅放寬限制之後,多個省市出現大規模感染;內地放寬出入境限制後,民眾爭相去外國旅行,也引起多國突然「落閘」,限制內地旅客入境,或針對性實施檢測、發現陽性者立即採取隔離措施。原本準備去日本旅行的港人,行程也一波三折,不得不作幾手準備。專家估計,三年來中國內地嚴格封控,直到「奧米克絨」變異至較低致命性階段才逐步放寬,是合理的;但放寬初期必然感染暴增,仍要忍受三四個月的「陣痛」,才會緩慢下降至可控水平。內地鐵定二零二三年一月八日將全面「放寬」,逐步達至「復常」,我們期望新的一年可以一掃頹氣,重振民心。(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Friday, December 16, 2022

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
(隨感)

隨着內地推出防疫抗疫「新十條」措施,用內地民眾的話來說是「放開了」,香港也因應疫情變化實施新的防疫抗疫措施。首先,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之後,雷厲風行,立即落實新做法,由星期一(十二月十二日)凌晨起,跨境貨車不再實施入境深境後全車消毒、換人駕駛的措施,香港司機可以全程操作、點對點交貨或提貨(仍要做核酸檢測確證無帶病毒);其次是由星期三(十二月十四日)起,市民進入各類場所不再掃描「安心出行」,但仍要檢視「疫苗通行證」即俗稱「針卡」;第三是抵港人士不再以「黃碼」限制活動,只要抵港在機場檢測呈陰性,就可以進入食肆及各類場所,即是變相實施「0+0」。



兩年來香港市民用手機下載並頻繁使用的「安心出行」程式,至此已完成歷史任務。不過,醫務衛生局長呼籲市民不要急於刪除手機上的「安心出行」程式,因為,這個程式兩年來經過多次更新,尚有預約檢測、記錄檢測結果、顯示接種疫苗紀錄等功能。局長更明言,放寬限制並不等於疫情已經過去,至今疫情仍在大流行,市民不能掉以輕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減少聚集仍是需要的。有市民以為所有限制措施都取消,上酒樓飲茶時不帶「針卡」、未能反掃「疫苗通行證」,只好掃興而回。也有抵港人士聲稱,「取消黃碼就不會自我限制」,不等抵港核酸檢測結果就進入食店用餐。港府官員說,「抵港防疫須知」已清楚訂明︰未有檢測結果就自由行動的做法是不允許的。



其實不僅香港,中國內地以及世界各地,對付疫情的政策都陷於兩難,難以在持續抗疫與保障民生之間取得平衡。三年前,從未出現過的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人類(當時命名為「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來,人人都手足無措,各國各地為截斷傳播鏈,都採取隔離、封控措施。但是兩年多來,病毒不斷變異,傳染性高,無論如何「嚴密」的隔離、封控都難以達到「清零」的理想目標;而長時間的封控隔離,令經濟活動和社會民生付出極大代價。



被視為「抗疫優異生」的中國內地,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一直堅持「動態清零」策略,事實上也做到人口基數大但死亡率極低的效果。但持續兩年多的嚴格封控,仍然無法抵擋病毒的不斷變異;至最近幾個月,各地疫情反彈,專家認為,病毒不可能徹底消滅,人類應該學習與病毒共存。在病毒變種至「奧米克絨」,傳播快、潛伏期短、病癥較輕、傷害較小的階段,中國內地也改變策略,放開管控,讓民眾自行負責自己的防疫和治療。這樣一來,人們都不再倚賴政府或埋怨政府,而是自覺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十二月十五日,港府公布「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市民咸表歡迎。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肩負教育下一代重任,身為表率、行為端正、傳授正確知識、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本是應有之義。但由二零一二年的「反國教」、二零一四年的「黃傘行動、二零一六年的「佔中」、二零一九年的「黑暴」(「反修例事件」),都可以看到教師中的害群之馬,利用教材和講台,向青少年灌輸錯誤觀念,把學生推向違法犯罪深淵。政府此時修訂教師專業守則,劃清界線、明辨是非,是必要和及時的。(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Saturday, November 19, 2022

密集外交

 



密集外交
(隨感)

這個星期是國際外交活動繁忙的日子。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二)至十六日(星期三),二十國集團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尼峇厘舉行;隨後,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五)至十九日(星期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許多國家,包括中、米、日、韓、新、澳等都是這兩個國際會議的參與國,所以許多領導人都要馬不停蹄「趕兩場」。中國最高領導人剛剛在十月的黨代會上連任總書記,隨即展開新任期的密集外交活動。新冠疫情近三年,中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最高目標,一直緊張地「動態清零」,最高領導人甚少出訪(只是參與上合組織峰會去過哈薩克);這次趁兩個活動的機會出訪,會議期間與各國領導人面談,實在是天賜良機。



出席印尼峇厘二十國集團峰會之前,中、米兩國領導人提前會談。全世界政壇和媒體都注視這場兩個大國領導人的會談。不過誰都知道,只是政治秀而已。米國急於要與北京面談「摸清各自的紅線」,但還未見面就表明「不會作實質讓步」,這便是為「沒有結果」鋪定下台階。不過這樣當面談一次也好,大家都由最高決策人「各自表述」,就沒有理由讓下屬去「誤判」。中國不會干涉別國內政,但不允許任何人干涉中國內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誰干預都不會有好結果。之前米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執意踏足台灣,北京在台島周圍持續軍訓,米國其實早已知道北京的底線,所謂「釐清紅線」只是裝糊塗。

 



北京最高領導人在印尼會議一個有多國領導人在場互相交談的社交場合,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交談了十分鐘。本來雙方官方都沒有公布交談內容,但有加國媒體披露加方向北京提出的內容。第二天,中國領導人與杜魯多碰面時,當面向杜表示,他將兩人談話內容向媒體透露的做法
「不合適」。加拿大電視台記者在社交媒體上載一段影片,稱有記者拍下習和杜在峰會結束後聊天時的對話。習說:「你把我們聊天的內容告訴報紙了,這不合適啊。而且我們也不是那樣進行的。如果有誠心,咱們就應互相尊重的態度來進行很好的溝通。否則這個結果就不好說了。」杜魯多回應:「在加拿大,我們相信自由、公開和坦誠的對話,我們將繼續這麼做,我們將繼續期待能進行建設性合作,但總是會有我們意見不同的事情。」兩人各自表達意見後,握握手就離開。



老牛認為,趁這個非正式會議的交流場合表達意見是非常合適的。中國人強調的是互相尊重,西方人強調的是公開透明,那就大家表明立場吧。這段錄影也證實中加兩國關係仍未解凍。但是西方媒體看到這個片斷,立即來勁,稱習「教訓」、「質疑」杜,「教他如何做老實人」;那些什麼「逼逼西」、「米之音」以及某些「國際問題磚家」,特別以「習教訓杜顯示了什麼」為標題,稱中國領導人「野蠻」、「不尊重」的真實一面暴露無遺。不過老牛明白,這才是正常現象,因為那些媒體本來就對中國存有偏見,抓住一點事情大肆渲染,無非就是唯恐天下不亂。人民中國立國七十三年,本來就一直在西方媒體的抹黑、詆譭、圍攻、謾罵之中努力奮進,許多艱難都熬過來了,今日已經以耀眼的成就自立於世界,還怕那些酸溜溜的奇談怪論嗎?(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Saturday, November 05, 2022

穩步復常

 


穩步復常(隨感)

今天上午下樓去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在街角看到有家長帶着在幼稚園就讀的小朋友(看校服,應該是九龍塘傳統名校),正為公益金售旗籌款。這個場景,大概兩年多沒有見過了。我老牛立即趨前,向小妹妹買支「旗」貼在衫領上。我對家長說︰「兩年幾沒有見過賣旗了,希望這種有益活動隨着疫情受控而逐步回復正常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本來就是德育的一部分;學校保持這種關心社群的傳統、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比受惠機構實際籌得多少款項更重要。希望香港自此一切都慢慢好起來。


十一月二日星期三,「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三號風球、八號風球之下順利進行,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用民諺「貴人出門招風雨」來歡迎這二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界「貴人」——各大機構的頂尖高管,聲稱這次峰會顯示「香港回來了」。緊接着,國際七人欖球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看台允許坐八成觀眾、允許在場內飲食,當然觀眾仍要「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外國入境者仍要出示「健康碼」。這是失落三年的大型嘉年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說,如果三日的賽事之後香港疫情沒有大反彈,就有條件可以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市面上,酒樓食店不限人數和營業時間,這就基本上「復常」了。只是至今還沒有三年前常見的「拖箱」內地遊客,市面難以重現繁榮景象。


昨天清晨,我老牛突覺氣促、呼吸不暢順,立即自行搭的士去伊利沙白醫院急症室。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光顧急症室,登記時才知道如今收費一百八十元。人不多,連陪同輪椅、白車病人的監護者才二十多個人,我被「分流」在「次緊急」類別,然後安排在「美好診室」見醫生。主診醫生是一位長者,態度和藹和親,詢問很仔細。他打開「醫健通」,知道我最近做過心臟血管造影檢查、確診有堵塞(但未到嚴重程度),便安排我做心電圖、X光照肺以及驗血。負責跟進的姑娘態度也很好,也許是擔心長者耳朵不靈光,所以語速較慢,講話很清晰,即使反覆問,她也耐心解答。我忽然想起今年初在電視新聞中見到的「急症室爆棚」、「『鹹魚』堆積如山」的令人噁心的畫面,更感到,在醫護人員和市民共同努力之下,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如今已回復正常運作。


急症室醫生寫了轉介信,叫我到「日間治療中心」內科去預約排期。下午兩點,我到「日間治療中心」時,已經見到人山人海,排隊等候乘搭升降機的人都在「打蛇餅」。如今因為防疫,多了「掃安心出行」、「量體溫」等工夫,工作人員都很認真,個別人不掃「安心出行」,工作人員便追上來、拿出綠色二維碼給未「掃」者盡快「掃」。求診病人(多數是長者)也都很守秩序。大樓地下一層入口處一側,設有一個臨時的「疫苗接種中心」,可以選擇「復必泰」或者「科興」。有工作人員在圍欄邊,呼籲求診者「即到即打,不用預約」。


一場「新冠疫情」由二零二零年初爆發,至今差不多三年,香港的社會民生經濟活動飽受蹂躪。不過,正如行政長官所說,香港有韌力,香港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如今香港回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大型活動舉行,充分展現香港的活力和動力,期望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盡快回復正常。(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五日)

Friday, October 28, 2022

香港故事

 



香港故事
(隨感)

今年「七一」特區政府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際,國家最高領導人訪港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香港發展打了「強心針」。港府官員以及民間政治團體有個共識,就是要向外界「說好香港故事」。某政治團體派員到東南亞各國參觀考察、介紹香港真實情況,參與當地政商活動,推介香港、「說好香港故事」。各界也搞許多活動,例如「桌球大師賽」、「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及「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吸引外國人到港,展示香港正在「復常」,並展現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財政司長茂叔最近親自去中東國家參加會議、介紹香港投資環境、「說好香港故事」。但最新消息稱,十月二十七日茂叔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訪問時,檢測呈陽性,確診新冠病毒,正接受隔離,很可能無法趕及返港參與「投資峰會」。他原訂當日結束訪問行程並啟程回港,但證實確診後即取消餘下的訪問活動,繼續在利雅得停留隔離,爭取盡早「轉陰」符合健康規定回港。按「投資峰會」原定程序,茂叔會有演講,如果實在趕不及,將會以視像方式參與。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將於十一月二日起在香港召開,米國名國會議員默克利和麥戈文十月二十七日聯合發表聲明,敦促美國銀行家取消出席會議,指他們的參與「會助長中國的人權侵犯行為」。他們認為,銀行家出席峰會將令他們成為「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當局侵犯人權」及「輸出非自由世界秩序」的同謀,只會讓香港政府與內地一同「迅速剝奪香港自治、新聞自由和法治」的行為合法化,銀行家應重新考慮是否出席峰會。聲明還說,參加峰會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供政治掩護;如果損害美國國家利益,以及加速「破壞香港自治和居民自由」,將引起美國國會關切



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批評米國「事事政治化」。他說,各國金融機構高層來港參加峰會是商業決定,商界特別是銀行界是理性的,在商言商,何處何地條件好便會去投資,不會被當局的政治說詞左右。他說,如今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不是一兩個人胡說一通就能改變香港的實際情況;那些人事事政治化、千方百計唱衰香港,只能顯示他們的陰暗心理,見不得香港好。「投資峰會」集中討論全球金融領域三大挑戰和機遇,包括利率上升帶來的不確定性、滯脹風險,以及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等大趨勢。這些正是各國金融界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與米國議員所說的「政治」無關。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有約二百人出席,超過一半來自海外,當中四十人是國際銀行界的頂級高管。這是在香港「說好香港故事」的重頭戲。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期望,透過這次峰會提升外界對香港的信心,展現「香港回來了」。外來入境者仍要按「0+3」安排,提前抵港在特定地點做三天的醫學監察,赴港前、抵港、三日醫學監察期間都要進行測試;如果確診可以選擇乘坐專機離港,或在港隔離。在醫學監察期間,與會者可以在私人包間與他人共膳。本來峰會正式議程只有一日,但參加者覺得機會難得、意猶未盡;這次來港要做三日醫學監察才可以參加會議,只有一日會程實在太浪費,要求進行更多的討論、互動和交流,於是大會增加一日議程。(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Saturday, October 22, 2022

官民協力

 



官民協力
(隨感)

十月十九日星期三,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展示未來幾年的努力方向和近期的工作目標。整體而言,我老牛認為是積極的、實際的、可行的、令人鼓舞的。當然,任何政策或措施都會有不同意見,很難會有一致的好評和掌聲,也很難面面俱到、人人受落。所以由議事堂到民間,各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只是看那些「不同意見」是否比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以及官方解釋更為合理、更為可行、更為符合整體利益而已。


有立法會議員對本年度未能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表示不滿,認為政府是「輕輕帶過」。不過我同意行政長官的解釋,國家安全是特殊的對敵鬥爭,要仔細研究,使之更精準有效、使自己更有力。本來第一屆特區政府董先生在位時已準備立法,但零三年立法會二讀時,反對派發動支持者圍堵立法會;而某親政府政黨的關鍵幾票陣前倒戈,政府明知不夠票數,只好作罷。如今有了「港區國安法」,面對國際新情況,二十三條應當仔細研究再立法也不遲。



某「碩果僅存」的以「民主」為名的政黨認為,施政報告完全沒有在修補「社會撕裂」着墨,甚感失望;該黨認為,政府無視社會撕裂而不着力修補,將來推行政策會事倍功半云云。不過老牛認為,所謂「社會撕裂」,是某些別有用心者在外部勢力教唆下,故意藉「反修例」掀起暴力行動而製造出來的,古人云「解鈴還須繫鈴人」,明明是一伙反政府暴力者做錯事壞事,當然應該讓犯錯者及其同情者認錯、改弦易轍,難道還想叫政府低聲下氣去安撫不成?



施政報告對房屋問題着墨頗多,特別提出一系列覓地建屋、推出「簡約公屋」、加快建公屋速度等具體措施,期望可以幾年之後將公屋輪候時間由現時的六年縮短到四年半。本來這已經是一個很進取、很有企圖心的計劃,但仍有議員問可否以房委會的「三年上樓」為目標。我老牛認為那是強人所難。在未有那麼多公屋供應之前,有什麼可能一下子回到「三年上樓」的原定目標?


政府聲稱已經覓得多幅「熟地」,可以加快建屋進度,並表明這些土地部分屬官地、部分是私地,不是「郊野公園邊陲」。於是又有聲稱保護環境的團體出聲,質疑政府向綠化地帶開刀,是破壞環境,還說此例一開,郊野公園將來也難保不被侵蝕。不過有關注弱勢群體組織認為,為了在解決貧困家庭居住問題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動用一部分綠化帶是無可厚非;如果如一些團體所持觀點,反對動用郊野公園邊陲地、反對動用綠化帶、反對填海,那麼土地何來?現有七百萬人口已經難以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前行政長官還提議將香港建成千萬人口的大都會,豈不是居住更難?



政府提出以組合方式建造高質量的「簡約公屋」,讓現居於極不適切環境的公屋輪候家庭多一個選擇。一個自稱「關注劏房」的團體卻認為,「簡約公屋」只是變相的「過渡性房屋」,入住一段時間又要搬遷,簡直是折騰;所謂縮短輪候年期也只是數字遊戲云云。老牛覺得此公是百分百的「百彈齋主」。如果你不是居於極不適切環境,當然不急於搬遷;如果給你更好條件你也不珍惜,還要諸多意見,那麼請不要埋怨政府,接受現實好了。(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