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8, 2022

香港故事

 



香港故事
(隨感)

今年「七一」特區政府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際,國家最高領導人訪港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香港發展打了「強心針」。港府官員以及民間政治團體有個共識,就是要向外界「說好香港故事」。某政治團體派員到東南亞各國參觀考察、介紹香港真實情況,參與當地政商活動,推介香港、「說好香港故事」。各界也搞許多活動,例如「桌球大師賽」、「國際七人欖球賽」以及「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吸引外國人到港,展示香港正在「復常」,並展現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財政司長茂叔最近親自去中東國家參加會議、介紹香港投資環境、「說好香港故事」。但最新消息稱,十月二十七日茂叔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訪問時,檢測呈陽性,確診新冠病毒,正接受隔離,很可能無法趕及返港參與「投資峰會」。他原訂當日結束訪問行程並啟程回港,但證實確診後即取消餘下的訪問活動,繼續在利雅得停留隔離,爭取盡早「轉陰」符合健康規定回港。按「投資峰會」原定程序,茂叔會有演講,如果實在趕不及,將會以視像方式參與。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將於十一月二日起在香港召開,米國名國會議員默克利和麥戈文十月二十七日聯合發表聲明,敦促美國銀行家取消出席會議,指他們的參與「會助長中國的人權侵犯行為」。他們認為,銀行家出席峰會將令他們成為「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當局侵犯人權」及「輸出非自由世界秩序」的同謀,只會讓香港政府與內地一同「迅速剝奪香港自治、新聞自由和法治」的行為合法化,銀行家應重新考慮是否出席峰會。聲明還說,參加峰會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供政治掩護;如果損害美國國家利益,以及加速「破壞香港自治和居民自由」,將引起美國國會關切



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批評米國「事事政治化」。他說,各國金融機構高層來港參加峰會是商業決定,商界特別是銀行界是理性的,在商言商,何處何地條件好便會去投資,不會被當局的政治說詞左右。他說,如今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不是一兩個人胡說一通就能改變香港的實際情況;那些人事事政治化、千方百計唱衰香港,只能顯示他們的陰暗心理,見不得香港好。「投資峰會」集中討論全球金融領域三大挑戰和機遇,包括利率上升帶來的不確定性、滯脹風險,以及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等大趨勢。這些正是各國金融界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與米國議員所說的「政治」無關。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有約二百人出席,超過一半來自海外,當中四十人是國際銀行界的頂級高管。這是在香港「說好香港故事」的重頭戲。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期望,透過這次峰會提升外界對香港的信心,展現「香港回來了」。外來入境者仍要按「0+3」安排,提前抵港在特定地點做三天的醫學監察,赴港前、抵港、三日醫學監察期間都要進行測試;如果確診可以選擇乘坐專機離港,或在港隔離。在醫學監察期間,與會者可以在私人包間與他人共膳。本來峰會正式議程只有一日,但參加者覺得機會難得、意猶未盡;這次來港要做三日醫學監察才可以參加會議,只有一日會程實在太浪費,要求進行更多的討論、互動和交流,於是大會增加一日議程。(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Saturday, October 22, 2022

官民協力

 



官民協力
(隨感)

十月十九日星期三,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展示未來幾年的努力方向和近期的工作目標。整體而言,我老牛認為是積極的、實際的、可行的、令人鼓舞的。當然,任何政策或措施都會有不同意見,很難會有一致的好評和掌聲,也很難面面俱到、人人受落。所以由議事堂到民間,各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只是看那些「不同意見」是否比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以及官方解釋更為合理、更為可行、更為符合整體利益而已。


有立法會議員對本年度未能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表示不滿,認為政府是「輕輕帶過」。不過我同意行政長官的解釋,國家安全是特殊的對敵鬥爭,要仔細研究,使之更精準有效、使自己更有力。本來第一屆特區政府董先生在位時已準備立法,但零三年立法會二讀時,反對派發動支持者圍堵立法會;而某親政府政黨的關鍵幾票陣前倒戈,政府明知不夠票數,只好作罷。如今有了「港區國安法」,面對國際新情況,二十三條應當仔細研究再立法也不遲。



某「碩果僅存」的以「民主」為名的政黨認為,施政報告完全沒有在修補「社會撕裂」着墨,甚感失望;該黨認為,政府無視社會撕裂而不着力修補,將來推行政策會事倍功半云云。不過老牛認為,所謂「社會撕裂」,是某些別有用心者在外部勢力教唆下,故意藉「反修例」掀起暴力行動而製造出來的,古人云「解鈴還須繫鈴人」,明明是一伙反政府暴力者做錯事壞事,當然應該讓犯錯者及其同情者認錯、改弦易轍,難道還想叫政府低聲下氣去安撫不成?



施政報告對房屋問題着墨頗多,特別提出一系列覓地建屋、推出「簡約公屋」、加快建公屋速度等具體措施,期望可以幾年之後將公屋輪候時間由現時的六年縮短到四年半。本來這已經是一個很進取、很有企圖心的計劃,但仍有議員問可否以房委會的「三年上樓」為目標。我老牛認為那是強人所難。在未有那麼多公屋供應之前,有什麼可能一下子回到「三年上樓」的原定目標?


政府聲稱已經覓得多幅「熟地」,可以加快建屋進度,並表明這些土地部分屬官地、部分是私地,不是「郊野公園邊陲」。於是又有聲稱保護環境的團體出聲,質疑政府向綠化地帶開刀,是破壞環境,還說此例一開,郊野公園將來也難保不被侵蝕。不過有關注弱勢群體組織認為,為了在解決貧困家庭居住問題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動用一部分綠化帶是無可厚非;如果如一些團體所持觀點,反對動用郊野公園邊陲地、反對動用綠化帶、反對填海,那麼土地何來?現有七百萬人口已經難以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前行政長官還提議將香港建成千萬人口的大都會,豈不是居住更難?



政府提出以組合方式建造高質量的「簡約公屋」,讓現居於極不適切環境的公屋輪候家庭多一個選擇。一個自稱「關注劏房」的團體卻認為,「簡約公屋」只是變相的「過渡性房屋」,入住一段時間又要搬遷,簡直是折騰;所謂縮短輪候年期也只是數字遊戲云云。老牛覺得此公是百分百的「百彈齋主」。如果你不是居於極不適切環境,當然不急於搬遷;如果給你更好條件你也不珍惜,還要諸多意見,那麼請不要埋怨政府,接受現實好了。(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Saturday, October 15, 2022

民生無小事

 



民生無小事
(隨感)

俄烏戰事持續八個月,還不知如何「收科」;西方世界一味高調支持烏克蘭、經濟制裁俄羅斯,包括抵制俄國的石油、天然氣,理由是不能讓俄羅斯出售能源得到戰爭經費。畢竟歐洲一向倚賴俄羅斯提供廉價能源,多年來大家互利互惠相安無事。一旦以「政治正確」劃線,還要站在「道德高地」,而且要以米國馬首是瞻,那麼問題就來了,歐洲多國能源短缺,不准用俄國石油和天然氣,就只能買貴幾倍的美國石油和天然氣,法國、德國都埋怨吃了大虧。西方各國包括米國英國的通貨膨脹加劇,米國九月份通脹八點三,升到四十年來的歷史高位,人民叫苦連天。聯儲局一再加息以應付高通脹。


由於包括法、德、意、英的歐洲各國能源價格飛升,各國領導人預告「這個冬天會很冷」。剛剛換人的英國政壇也被民生、社會、經濟難題搞到焦頭爛額。一心仿傚戴卓爾夫人「鐵娘子」氣勢的新任女首相卓慧思(內地譯作特拉斯),本來提出向每個家庭補貼能源支出,讓百姓放心;但提出一系列向中產加重稅的方案,引發民怨沸騰,昨日(十月十四日)宣布「炒」掉只上任一個月、正在美國開會的財相關浩霆,以平息民怨,隨即叫前外相侯俊偉接任。


我們生活的香港,雖然是「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增長受外圍因素影響,但在民生方面,似乎又很安全。近日媒體在街市向市民和商販採訪,蔬菜肉類售價並無明顯升幅。因為香港的蔬菜、肉類絕大多數來自內地,商會人員認為,由於外匯市場波動,人民幣被推到歷史新低,這也使到由內地供港的食品價格被人民幣低水抵銷了。香港市民不用「過緊日子」,也正是香港作為東方大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所享有的好處。


不過香港也有自己的難處。政府宣布入境防疫措施改為「0+3」,即取消指定酒店隔離檢疫、在指定處所醫學觀察三日,許多市民立即飛到開始接受自由行遊客的日本,也就是說,累積了兩年多的旅遊購買力,一下子傾瀉在日本;而由於至今與內地未能實施免隔離通關、除少數願意接受在「健康驛站」隔離的香港人因為家事要返內地之外,沒有人去內地旅行,也完全沒有內地遊客來港。所以,倚賴遊客的零售、餐飲、酒店、旅行社行業仍處於困難之中。


各行業巨頭以及立法會議員,都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向內地有關方面「努力爭取」盡快實現「免隔離通關」。不過,昨天媒體報道,內地防疫專家組最高負責人,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明確表示︰堅持「動態清零」的方針不動搖,聲稱如果一開放,勢必會增加確診人數、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這一番話背後的意思是,香港與內地短期內都不可能做到「免隔離通關」。深圳官方表示,若疫情受控,必定會增加「健康驛站」(檢疫隔離酒店)的房間數量云云。這正是表明,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正常通關仍然遙遙無期。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一百多日,官員都是「挽起袖子」做實事的實幹型,在搞好市容衛生和改善居住條件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多處「過渡性房屋動工,起碼可以讓輪候公屋多年的困難戶暫時改善居住條件。但最終還是要加快公屋興建,讓輪候公屋的市民真正能住上屬於自己的居所。(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五日)

Saturday, October 08, 2022

期待復常

 



期待復常(隨感)

行政長官李家超七月上任時,以「同開新篇」為口號,決意「目標為本」,做事要落到實處。市民都寄予厚望。到今日是新一屆政府上任一百日,據稱各政策局都已提交「百日小結」予行政長官;李也表示將會在第一份施政報告中體現各範疇的戰略、策略和措施,務求將參選時的承諾和施政理念逐一兌現。但回首這一百日,除了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牽頭的「整治衛生黑點」(新的「清潔香港運動」)初見成效外,與內地商討「免隔離通關」仍未有進展。本港疫情雖已稍微緩和、但感染人數仍處於每日三至四千的高位;內地每日確診人數也一直在一千左右徘徊,很難期望內地當局貿然實施「免隔離通關」。



眼見日本、韓國等紛紛放寬入境檢疫限制、吸引旅行團甚至「自由行」旅客,香港實在備受壓力、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因為香港如果再拖延放寬入境檢疫限制措施,外來客人都被其他地方吸引去了。港府主管部門審視確診個案的來源構成數據之後,認為外部傳入確診個案的比率很低,大部分確診者在扺港當日的檢測或隨後的監察中成功攔截,所以已將原本的入境者在指定酒店隔離三天、然後居家醫學監察四天(俗稱「3+4」)改為扺港不用在酒店隔離、只在自行選定的居所或酒店作醫學監察三日(俗稱「0+3」)。這個「冒險」的決定九月二十六日實施以來大受歡迎,而且運作良好,整體確診數字並無出現大反彈。隨即,「桌球大師賽」、「七人欖球賽」、「金融高峰會」都相繼宣布舉行,期望可以挽回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盛事之都地位和市場對香港的信心。



但市民特別是商界的呼聲絕不只是現在的0+3,而是0+0,即是全部免除限制;普羅大眾更是期待盡快可以與內地實施「免隔離通關」。因應目前內地要求入境者先在深圳「健康驛站」(即「隔離酒店」)隔離一周、但房間甚少不足以滿足市民所需,香港方面甚至提出「逆隔離」的建議,即是先在香港的指定方艙醫院等設施實行隔離,然後閉環送到內地。但內地方面仍未答允。有身為「政協委員」的知名商人在報章撰文,稱北京方面在「二十大」(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十月中旬在北京舉行)之後將會有重大宣布,更言之鑿鑿不是「空穴來風」。是否真確,再看一個星期便知分曉。



內地一直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最高原則,甚至聲言犧牲一點經濟發展也在所不惜,固然是站在道德高地。但是如果因為保住患者生命而長時間停工停產,打工者、個體戶和大學畢業生失業,十幾億人民生活水準下降、國家經濟發展停滯,這個沉重代價是整個國家和民族都無法負擔的。這種做法,與六十年代末期那位偉人為了崇高革命理想而發動「文化革命」、最終造成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的歷史教訓甚為相似。如今許多國家都不得不在控制疫情與保障民生之間找出平衡點,因而逐步讓社會生活回復正常。如果中國內地繼續堅持「動態清零」、實施嚴格限制,就日益自我孤立。疫情發展到今天,不但有預防疫苗,也已研發出口服藥,那就可以「無病預防,有病治療」;人民群眾大面積的核酸檢測常態化;一旦發現確診者,也可以馬上隔離治療。這樣整個社會就可以回復正常生活,不必再讓全民付出被限制的代價。(二零二二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