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9, 2022

密集外交

 



密集外交
(隨感)

這個星期是國際外交活動繁忙的日子。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二)至十六日(星期三),二十國集團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尼峇厘舉行;隨後,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五)至十九日(星期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許多國家,包括中、米、日、韓、新、澳等都是這兩個國際會議的參與國,所以許多領導人都要馬不停蹄「趕兩場」。中國最高領導人剛剛在十月的黨代會上連任總書記,隨即展開新任期的密集外交活動。新冠疫情近三年,中國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最高目標,一直緊張地「動態清零」,最高領導人甚少出訪(只是參與上合組織峰會去過哈薩克);這次趁兩個活動的機會出訪,會議期間與各國領導人面談,實在是天賜良機。



出席印尼峇厘二十國集團峰會之前,中、米兩國領導人提前會談。全世界政壇和媒體都注視這場兩個大國領導人的會談。不過誰都知道,只是政治秀而已。米國急於要與北京面談「摸清各自的紅線」,但還未見面就表明「不會作實質讓步」,這便是為「沒有結果」鋪定下台階。不過這樣當面談一次也好,大家都由最高決策人「各自表述」,就沒有理由讓下屬去「誤判」。中國不會干涉別國內政,但不允許任何人干涉中國內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誰干預都不會有好結果。之前米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執意踏足台灣,北京在台島周圍持續軍訓,米國其實早已知道北京的底線,所謂「釐清紅線」只是裝糊塗。

 



北京最高領導人在印尼會議一個有多國領導人在場互相交談的社交場合,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交談了十分鐘。本來雙方官方都沒有公布交談內容,但有加國媒體披露加方向北京提出的內容。第二天,中國領導人與杜魯多碰面時,當面向杜表示,他將兩人談話內容向媒體透露的做法
「不合適」。加拿大電視台記者在社交媒體上載一段影片,稱有記者拍下習和杜在峰會結束後聊天時的對話。習說:「你把我們聊天的內容告訴報紙了,這不合適啊。而且我們也不是那樣進行的。如果有誠心,咱們就應互相尊重的態度來進行很好的溝通。否則這個結果就不好說了。」杜魯多回應:「在加拿大,我們相信自由、公開和坦誠的對話,我們將繼續這麼做,我們將繼續期待能進行建設性合作,但總是會有我們意見不同的事情。」兩人各自表達意見後,握握手就離開。



老牛認為,趁這個非正式會議的交流場合表達意見是非常合適的。中國人強調的是互相尊重,西方人強調的是公開透明,那就大家表明立場吧。這段錄影也證實中加兩國關係仍未解凍。但是西方媒體看到這個片斷,立即來勁,稱習「教訓」、「質疑」杜,「教他如何做老實人」;那些什麼「逼逼西」、「米之音」以及某些「國際問題磚家」,特別以「習教訓杜顯示了什麼」為標題,稱中國領導人「野蠻」、「不尊重」的真實一面暴露無遺。不過老牛明白,這才是正常現象,因為那些媒體本來就對中國存有偏見,抓住一點事情大肆渲染,無非就是唯恐天下不亂。人民中國立國七十三年,本來就一直在西方媒體的抹黑、詆譭、圍攻、謾罵之中努力奮進,許多艱難都熬過來了,今日已經以耀眼的成就自立於世界,還怕那些酸溜溜的奇談怪論嗎?(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Saturday, November 05, 2022

穩步復常

 


穩步復常(隨感)

今天上午下樓去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在街角看到有家長帶着在幼稚園就讀的小朋友(看校服,應該是九龍塘傳統名校),正為公益金售旗籌款。這個場景,大概兩年多沒有見過了。我老牛立即趨前,向小妹妹買支「旗」貼在衫領上。我對家長說︰「兩年幾沒有見過賣旗了,希望這種有益活動隨着疫情受控而逐步回復正常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本來就是德育的一部分;學校保持這種關心社群的傳統、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比受惠機構實際籌得多少款項更重要。希望香港自此一切都慢慢好起來。


十一月二日星期三,「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三號風球、八號風球之下順利進行,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用民諺「貴人出門招風雨」來歡迎這二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界「貴人」——各大機構的頂尖高管,聲稱這次峰會顯示「香港回來了」。緊接着,國際七人欖球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看台允許坐八成觀眾、允許在場內飲食,當然觀眾仍要「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外國入境者仍要出示「健康碼」。這是失落三年的大型嘉年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說,如果三日的賽事之後香港疫情沒有大反彈,就有條件可以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市面上,酒樓食店不限人數和營業時間,這就基本上「復常」了。只是至今還沒有三年前常見的「拖箱」內地遊客,市面難以重現繁榮景象。


昨天清晨,我老牛突覺氣促、呼吸不暢順,立即自行搭的士去伊利沙白醫院急症室。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光顧急症室,登記時才知道如今收費一百八十元。人不多,連陪同輪椅、白車病人的監護者才二十多個人,我被「分流」在「次緊急」類別,然後安排在「美好診室」見醫生。主診醫生是一位長者,態度和藹和親,詢問很仔細。他打開「醫健通」,知道我最近做過心臟血管造影檢查、確診有堵塞(但未到嚴重程度),便安排我做心電圖、X光照肺以及驗血。負責跟進的姑娘態度也很好,也許是擔心長者耳朵不靈光,所以語速較慢,講話很清晰,即使反覆問,她也耐心解答。我忽然想起今年初在電視新聞中見到的「急症室爆棚」、「『鹹魚』堆積如山」的令人噁心的畫面,更感到,在醫護人員和市民共同努力之下,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如今已回復正常運作。


急症室醫生寫了轉介信,叫我到「日間治療中心」內科去預約排期。下午兩點,我到「日間治療中心」時,已經見到人山人海,排隊等候乘搭升降機的人都在「打蛇餅」。如今因為防疫,多了「掃安心出行」、「量體溫」等工夫,工作人員都很認真,個別人不掃「安心出行」,工作人員便追上來、拿出綠色二維碼給未「掃」者盡快「掃」。求診病人(多數是長者)也都很守秩序。大樓地下一層入口處一側,設有一個臨時的「疫苗接種中心」,可以選擇「復必泰」或者「科興」。有工作人員在圍欄邊,呼籲求診者「即到即打,不用預約」。


一場「新冠疫情」由二零二零年初爆發,至今差不多三年,香港的社會民生經濟活動飽受蹂躪。不過,正如行政長官所說,香港有韌力,香港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如今香港回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大型活動舉行,充分展現香港的活力和動力,期望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盡快回復正常。(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