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22

新年新景

 



新年新景
(隨感)

二零二二年「急景殘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星期三下午,政府召開記者會,宣布最新的防疫抗疫放寬措施。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由第二天即十二月二十九日凌晨零時起,取消檢疫令及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並會通過確診者向這類人士發出健康措施建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或其他密切接觸者日後可以自由出入,不需接受強制隔離要求。確診者的隔離安排則維持不變。原本的「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五天隔離,期間需要每天進行快速測試。若五天均取得陰性結果,則可於第五天離開檢疫地點」的規定取消;正在隔離的可以回家。


由十二月二十九日凌晨起取消「疫苗通行證」,即市民在進入食肆等地點時不再需要掃描電子針卡、醫學豁免證明書或康復紀錄二維碼;但會推行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尤其繼續推動「一老一幼」疫苗接種。


政府同時宣布,抵港人士的臨時疫苗通行證安排亦會取消在現行安排下,台灣或海外地區抵港人士經機場抵埗後,須掃描「健康申報二維碼」登記並即場進行核酸檢測採樣。相關抵港人士在進行核酸檢測採樣後無需在機場等候結果,便可「檢測放行」。新規定改為︰由海外、中國內地、澳門、台灣的抵港人士,都不需做抵港時或之後的強制檢測,改為發出「進行五天自行快速測試」的健康建議,並會取消填寫電子健康申報表。然而,「非本港居民須完成接種疫苗,方可從海外地區登機來港」的要求暫時維持不變


政府同時宣布,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限聚令」、食店內一點五米餐桌距離以及每枱人數上限等,但會維持「口罩令」。考慮到小學和幼稚園學童年紀尚小自理能力較低,則仍然維持每日快測,以防止群聚感染影響回校上課。政府還宣布,即日起全面停止住宅樓宇的每日強檢公告,但全港檢測中心及檢測站會維持,為「願檢盡檢」人士提供免費核酸檢測。



如上所述,由十二月二十九日起,除了仍然規定戴口罩外,其他幾年來一直沿用的防疫措施和限制都放寬,用意很明顯,是配合國家將在明年一月八日放寬所有防疫限制的新防疫策略。有人質疑政府的「放寬」措施太突然、太倉促,令市民覺得是「躺平」、「棄守」。行政長官強調,這些措施調整並非「突如其來」,而是一直因應疫情發展變化而不斷作出修訂,半年前開始取消外來航班的「熔斷機制」、近兩個月來對「安心出行」的調整,以及對入境人士檢疫放寬至「0+3」、多項國際性體育活動上演,便是向世界展現「香港回來了」。



不過,中國內地上月起大幅放寬限制之後,多個省市出現大規模感染;內地放寬出入境限制後,民眾爭相去外國旅行,也引起多國突然「落閘」,限制內地旅客入境,或針對性實施檢測、發現陽性者立即採取隔離措施。原本準備去日本旅行的港人,行程也一波三折,不得不作幾手準備。專家估計,三年來中國內地嚴格封控,直到「奧米克絨」變異至較低致命性階段才逐步放寬,是合理的;但放寬初期必然感染暴增,仍要忍受三四個月的「陣痛」,才會緩慢下降至可控水平。內地鐵定二零二三年一月八日將全面「放寬」,逐步達至「復常」,我們期望新的一年可以一掃頹氣,重振民心。(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Friday, December 16, 2022

完成任務

 



完成任務
(隨感)

隨着內地推出防疫抗疫「新十條」措施,用內地民眾的話來說是「放開了」,香港也因應疫情變化實施新的防疫抗疫措施。首先,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之後,雷厲風行,立即落實新做法,由星期一(十二月十二日)凌晨起,跨境貨車不再實施入境深境後全車消毒、換人駕駛的措施,香港司機可以全程操作、點對點交貨或提貨(仍要做核酸檢測確證無帶病毒);其次是由星期三(十二月十四日)起,市民進入各類場所不再掃描「安心出行」,但仍要檢視「疫苗通行證」即俗稱「針卡」;第三是抵港人士不再以「黃碼」限制活動,只要抵港在機場檢測呈陰性,就可以進入食肆及各類場所,即是變相實施「0+0」。



兩年來香港市民用手機下載並頻繁使用的「安心出行」程式,至此已完成歷史任務。不過,醫務衛生局長呼籲市民不要急於刪除手機上的「安心出行」程式,因為,這個程式兩年來經過多次更新,尚有預約檢測、記錄檢測結果、顯示接種疫苗紀錄等功能。局長更明言,放寬限制並不等於疫情已經過去,至今疫情仍在大流行,市民不能掉以輕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減少聚集仍是需要的。有市民以為所有限制措施都取消,上酒樓飲茶時不帶「針卡」、未能反掃「疫苗通行證」,只好掃興而回。也有抵港人士聲稱,「取消黃碼就不會自我限制」,不等抵港核酸檢測結果就進入食店用餐。港府官員說,「抵港防疫須知」已清楚訂明︰未有檢測結果就自由行動的做法是不允許的。



其實不僅香港,中國內地以及世界各地,對付疫情的政策都陷於兩難,難以在持續抗疫與保障民生之間取得平衡。三年前,從未出現過的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人類(當時命名為「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來,人人都手足無措,各國各地為截斷傳播鏈,都採取隔離、封控措施。但是兩年多來,病毒不斷變異,傳染性高,無論如何「嚴密」的隔離、封控都難以達到「清零」的理想目標;而長時間的封控隔離,令經濟活動和社會民生付出極大代價。



被視為「抗疫優異生」的中國內地,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一直堅持「動態清零」策略,事實上也做到人口基數大但死亡率極低的效果。但持續兩年多的嚴格封控,仍然無法抵擋病毒的不斷變異;至最近幾個月,各地疫情反彈,專家認為,病毒不可能徹底消滅,人類應該學習與病毒共存。在病毒變種至「奧米克絨」,傳播快、潛伏期短、病癥較輕、傷害較小的階段,中國內地也改變策略,放開管控,讓民眾自行負責自己的防疫和治療。這樣一來,人們都不再倚賴政府或埋怨政府,而是自覺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十二月十五日,港府公布「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市民咸表歡迎。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肩負教育下一代重任,身為表率、行為端正、傳授正確知識、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本是應有之義。但由二零一二年的「反國教」、二零一四年的「黃傘行動、二零一六年的「佔中」、二零一九年的「黑暴」(「反修例事件」),都可以看到教師中的害群之馬,利用教材和講台,向青少年灌輸錯誤觀念,把學生推向違法犯罪深淵。政府此時修訂教師專業守則,劃清界線、明辨是非,是必要和及時的。(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