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7, 2020

年關難過(隨感)

 


年關難過(隨感)

英國上週初突然宣布,發現「新冠病毒」出現變種,傳染性更強。歐洲各國隨即中止與英國的交通往來。事出突然,英法之間的海陸空交通切斷,英倫海峽港口的長長車龍堵在關閘,貨運司機幾日不得過關,也無法回家過聖誕,怨聲載道。本港反應慢了一拍,也宣布星期二午夜起禁止來港的英國航機降落,同時規定,由英國抵港旅客除了原定的在指定酒店隔離十四日外,再加一星期,即共隔離二十一日。通常的祝福語云「恭祝聖誕並賀新年」,聖誕節後一個星期就是新的二零二一年來臨,看來這個「年關」對於各國來說,都甚為艱難。


香港的「第四波」,近日的受感染人數似是有所回落,但這個回落是相對於高峰時日日都超過百人而言,直至今日仍有 七十人確診,二十三宗源頭不明;而幾個屋邨又出現同層數多人、或不同層數同座向的多個感染者,正是類似零三年「沙士」期間,淘大花園那種大面積擴散,所以才引起市民恐慌。當局馬上指令幾座大廈強制檢疫,並在屋邨附近設置臨時檢測採樣中心,由專業人士做鼻咽拭子採樣。不少居民本來已經取了瓶子、交了深喉唾液樣本,但遲遲未收到檢測結果,又要再讓專業人士採樣,因而對安排不善甚感不滿。




這個聖誕節就在「限聚」、「禁堂食」之中度過,原本繁華的商業區節日燈飾依舊,但由於「限聚」,欣賞者寥寥。食店傍晚六時後不設堂食,只提供外賣,一家人要吃「聖誕大餐」就只能買外賣回家。聖誕假期幾乎家家都不煮飯,而要食西式餐飲來過西方節日,一些熱門的西式餐飲,落單訂外賣竟然要等二至三小時。老牛家的小孩們本來想吃批薩,但人太多,只好轉向大集團經營的酒樓買外賣。幸好,酒樓應付「禁堂食」多時,已經「駕輕就熟」,落單不到二十分鐘就做好了,馬上帶回家去,一家大小吃中式「聖誕大餐」。


這個聖誕節豈只沒有過節氣氛,事實上,儘管政府當官員、社會賢達、意見領袖們一再告誡人們要樂觀面對,但整個社會都因為疫情未完全受控而「快樂」不起來。航空公司結業,一批機師和空服人員馬上要投入失業大軍;市面蕭條、生意不景,許多零售店鋪、餐飲小店過年後便要結業。前天一位知名地產代理商說,今年疫情不會令樓價出現零三年「沙士」時的恐慌性大跌,他樂觀估計會升半成。不過這位名家因為是地產代理出身,自然期望「交投活躍」有生意做,所以他的評論是有「利益衝突」的。試想︰如果要買樓的年輕人擔心隨時會失去工作,或者收入減少,他如何有穩定的收入去供樓?


香港的第四波疫情未能「斷尾」,不但與新加坡商量好的「旅遊氣泡」漏氣飛不成,內地客不敢來,內地和澳門又不讓你去,一潭死水,如何「搞活經濟」?許多市民痛罵「庸官」「抗疫不力」,我老牛倒覺得是「執法不力」。許多防疫抗疫措施訂立得很清楚,例如有關部門一再提醒市民,減少不必要聚會、不去人多地方、保持社交距離,但一些市民不在乎,不遵守、不執行,總是興高采烈去聚餐、「吹水」;而執法就門又不可能逐個逐個人去捉、去罰、去告。節日(例如冬至)之後確診上升,便是群聚出事的證明。如今正是︰一部分人的不負責任行為,拖累全港市民為此負出代價。(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Saturday, December 05, 2020

政治姿態(隨感)

 


政治姿態(隨感)

前天,前立法會議員兼中西區區議會議員、屬於香港本地某知名泛民政黨的許先生,被發現身在丹麥機場;許先生對媒體說是「公務外訪」、然後在社交媒體發放與當地某黨派議員會面、討論環境議題的照片,以證「所言非虛」,是真正的公務外訪,還有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但不足一日,許先生突然宣布退出所屬政黨並宣布流亡。他說首先要安頓好家人,之後會由丹麥去英國。該政黨黨魁胡先生在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仍堅稱「相信自己的黨友會如期回港」,並「感謝他一直以來對香港民主運動的貢獻」云云。



人們對這位許姓政治明星並不陌生,此人早已有「搶手機議員」之「美譽」。事緣他認為立法會秘書處職員用手機拍攝議會內情況,是「整黑材料」,在議事堂內公然搶去女職員的手機,並企圖強行刪除手機內的圖片。秘書處不得不報警處理。立法會內對於是否就此事對許作出「譴責」意見分歧。今年夏季,北京人大常委作出「同意新一屆立會選舉推遲一年;現屆議員延任一年」的決定。議員延任開始時各委員會重新推選正副主席,這位許先生竟然在議員投票時搶走投票箱;其他議員要求報警,許先生指責是「小題大做」。


後來,應特區政府要求,北京人大常委開會決定,郭、郭、楊、梁四名議員因為「公然鼓吹港獨」、「勾結外國勢力」被即時褫奪資格;一眾「泛民」不滿北京取消議員資格,為了表示政治姿態,宣布集體辭職。許先生等幾位人士在街上,有市民舉起手機拍攝,許先生不滿被「騷擾」,搶走市民手機並強行刪除資料,市民報警。法庭認為許涉違法,准予保釋候查。所以,許先生登機離境的一刻,已經不是立法會議員,但仍是正在「保釋」期的中西區區議員。許的出走,不但讓自己的誠信徹底破產,也是對香港法治制度的無情嘲弄。



其實這一屆立法會中的一些議員,四年多來都忙於做政治表態,並沒有真正做出有建設性的事。為了阻撓議案通過,他們一直在會議內「拉布」(故意拖延),因而令許多公務工程撥款遲遲未能批出,相關工程無法進行;為了阻止國旗國歌法修正案通過,一些人不惜將腐臭液體、污物、垃圾帶進會議室,潑向主席台,藉以擾亂會議;政府官員出席會議解釋政策時,一些人故意用手中的標語牌衝撞官員,行為如黑社會「爛仔」;立會延任重選各委員會主席時,又有人包圍主持會議者、叫罵、推撞、攀爬、拉扯,故意在會議上制造混亂;事後還要「惡人先告狀」,以私人名義控告試圖制止混亂的人。


來自社福界的張姓議員,在北京方面同意現屆議員「延任一年」之後稱︰延任是「違法違憲」,但為了市民「不得不坐在會議廳」,主席梁議員回應說︰「若認為違法違憲,可以選擇離開,沒有人強迫你坐在這裏。」其後十幾個議員集體辭職,張先生在一個節目中表示,「我們在立法會拖延,是為了市民的利益,但許多市民不理解」。老牛倒覺得有點不理解︰你們那些是什麼高深理論,讓市民「不理解」?你們這班人為反而反、為拖而拖、為阻而阻,為了政治姿態,無所不用其極,連拉扯、推撞甚至髒、臭、污都用上了,這麼下三爛的手段,難道市民會理解為「為了市民大眾福祉」嗎?(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六日)

Saturday, November 28, 2020

自由的代價(隨感)

 


自由的代價(隨感)

剛剛由電視新聞報導中看到,英國有人發起「反封城」示威,抗議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影響個人自由。示威者與警察推撞,終演變成警民衝突,三名示威者和六名警員受傷,警方拘捕十六人。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也有類似的示威活動。但事情的背景是,英國週末單日新增六千六百三十四人確診;意大利一日新增二萬六千三百二十三宗確診,再多六百八十六人死亡;法國確診人數突破二百萬,僅次於美國、印度和巴西,在全球排行第四。一些人似乎真的是抱著「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寧肯染疫而死,也不願失去天賦的自由。

一向「崇尚自由」的美國,固然是全球疫情的「超級大國」,不但總統滿不在乎,老百姓也強烈反對「戴口罩、少出門、減社交、不聚集」等令人反感的「防疫措施」。美國至今突破一千三百萬人感染,超過二十六萬四千人死亡。洛杉磯等大城市再度實施嚴厲的封城、宵禁措施。而整個國家,人們似乎熱切期待疫苗問世,在他們看來,疫苗似乎是挽救生命的「仙丹」。


香港也有一些這樣的「自由主義者」,最近幾天「熱爆」的「跳舞群組」大爆發、以及養和醫院的小爆發就是顯例。這幾天的大爆發,媒體和醫療部門稱為「第四波」,最新消息指,香港今日新增一百一十五宗確診,是近幾天的「新高」;前兩天單日新增六十多人至八十多人;今日為止「跳舞群組」有四百七十九人受感染;養和醫院同一層多人感染,為病人做急救的醫護人員成了「緊密接觸者」被感染,多人確診,實在令人握腕。

有老同學問我老牛︰那些跳舞者多人聚集沒有違反「限聚令」嗎?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嚴格執法,是否要負上一定責任?我回答說︰政府的「限聚令」規限酒樓、食店、酒吧、派對房間、唱歌房間,以及運動場、體育館、球場、泳池等公眾地方,不涉及家庭和私人地方。許多「跳舞中心」租用社區會堂等大型場地,註明「私人地方」、「只限會員」,避過規管。跳舞者為了自己的「自由」堅持聚集,一起吃小食、交談,這就增加感染、傳播的機會。


國內的專家建議香港推行「全民檢疫」;本地的專家也建議做大規模「篩查」;政府始終下不了這個決心。這也難怪。因為,八月底九月初,政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請北京方面出錢、出人、出設施,搞個「全民自願檢測」,本來期望有五百萬市民參與,但一些政客、「名嘴」、「才子」大潑冷水,說是「人多擁擠、無事都變有事」、「內地儀器、人員信不過」、「撩鼻撩喉好辛苦」,令市民望而卻步,結果預定過程結束、國內人員撤退,只有一百五十萬人參與。

最近「第四波」疫情爆發,政府要求特定群體人員做檢測,市民才緊張起來,政府在各區設立多個派發採樣套裝的「檢測中心」,連日都有市民參與;政府還在全港一百多間郵局派發採樣瓶,方便市民自行樣集深喉唾液樣本送檢。市民應該明白,新冠病毒傳染性高,不認貧富貴賤,連美國總統、英國首相也一樣受感染,所以任何人都不要盲目自信、或者有僥倖心理,應當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做好個人防護。一個武漢市民說︰「我也喜歡自由,不喜歡受限制;但如果連生命都保不住,自由有什麼意義?」(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Sunday, November 22, 2020

氣泡漏氣(隨感)


 氣泡漏氣(隨感)

香港幾經辛苦,才與新加坡商定了兩地居民相互往來的「旅遊氣泡」協議,原定這個星期開始實施。當時已經談妥條件和細節,講明一旦疫情反覆,就要暫緩推行。各有關公司團體正努力招客搞旅行團、或者接受顧客訂機票、酒店之際,香港突然一日之內感染確診新冠病毒者大增,特別是跳舞群組,包括導師和舞者的大批人中招。於是,這個兩地商定的旅遊「氣泡」,還未實施就「漏氣」,暫緩推行。較早前我看到香港的「第三波」疫情,延伸至今幾個月仍未「斷尾」,就耽心會惡化成第四波;我在回應網有留言時就說過,擔心「三波未平四波又起」。今日看來,這個擔心真的是「不幸言中」。


幾個月前香港出現第三波疫情之初,政府專家、顧問強烈建議進行大規模的全民檢測,以查出隱形超級傳播者。但當時政府醫院加上社會的商營化驗所,整個香港的化驗力量都不足以在短時間完成大規模檢測。特區政府向中央求援,北京方面全力支持,派出專業人員、調撥檢測設施儀器、承擔所有費用,經過一段短時間的緊張籌備,八月底,香港政府推動的「自願檢測計劃」實施。最初政府曾放言,期望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市民參與,因為越多市民參與,越能找出未知的隱形傳播者。


但事,當時一些別有用心者在市民中散布許多負面信息,最初在檢測中心選址上,一些「區議員」指責地方狹窄、影響交通;又指人多聚集,沒有病也會被感染有病;又有人指過程令人不適等。許多的不實資訊,令市民望而卻步。最後,只有一百五十萬人做了「自願檢測」,加上之前因為一些確診個案所在的工作機構、住所的緊密接觸者強制檢疫,總共也只有一百七十萬人做了檢測,遠未達到「全民」以及盡可能找出更多隱形傳播者的目標。


「自願檢測」項目結束、內地派來的檢測人員返回內地,香港只剩下自己原有的政府化驗部門和私營化驗所,仍要面對大量的檢測需求。近日,因為多個行業一直有零星個案,政府認為職業的士司機和護老院員工屬高危人群,政府要求一些行業的從業員要全面檢測;一些有確診個案出現的社區,也鼓勵市民自願做檢測。於是,政府在診所設立的「檢測套裝」(採集樣本的容器)派發和收集點,有許多市民去領取。我想︰兩個月前政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還要向中央求援,卻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如今疫情未斷尾,市民便緊張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不積極配合政府的呼籲去做免費檢測?


在跳舞群組爆發之前,餐廳、酒吧、派對場所、卡拉OK等行業的經營者本來期望政府進一步放寬限制。政府官員表明,目前的情況令人擔憂,暫不會放寬,而且正考慮一旦出現更壞情況時要進一步收緊限制。果然,這兩天每日都有四十至六十個確診個案,情況明顯惡化了。有些人總是不肯遵守防疫規定,總是要四出活動、總是「我行我素」,他們造成的大擴散惡果,便要全港市民承受。一位好友告訴我,他親眼見到,有人故意在馬路邊不戴口罩高談闊論,還故意向路過的市民大聲咳嗽、向街上吐口水。這些惡意者破壞者正是香港的毒瘤,他們正將香港拖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Saturday, November 07, 2020

何日君再來(隨感)

 


何日君再來(隨感)

由於疫情基本受控,中國內地居民即使不能坐飛機出國遊,也可以搭高鐵在國內各處去旅行。那些退休長者們「宅」了大半年,現正瘋狂地「報復式」出遊和消費。澳門疫情控制得好,已經沒有本地感染病例,所以與中國內地恢復人員往來。儘管近期到澳門旅遊的中國內地遊客不多,總算是開了一扇門。但香港至今仍有零星本地感染,就算商家近乎哀求,請中國大陸方面允許兩地人員免檢往來,中國大陸方面仍不鬆口。沒有辦法,是香港自己的零星社區感染沒有「斷尾」,怨不得別人。


香港是外向型的經濟體,自己本身製造業已沒落,金融也只是少數人的遊戲,許多行業例如零售、酒店、航空業依賴遊客;即使是轉口貿易也倚賴其他地區的生產。在正常年景,連由尖沙咀到油麻地到旺角的那些大小店鋪,都渴望有遊客來購物,特別是喜歡拖著行李箱子來購物的國內遊客。但從去年六月以來,這一切都改變了。一些人起初以「反修例」為名搞示威、然後發展成到處打砸縱火,繼而有人在機場騷擾乘客、甚至禁錮(用膠帶把雙手綁在行李車上)、侮辱來自中國內地的記者和旅客,再發展到在大街上聽到說普通話的人就圍攻、辱罵。這樣的「新聞」在內地城市電視上播出,誰還敢來香港?


今年春節以來的新冠疫情,就更是重大打擊。香港跟從世界各地「封城」、「限聚」、要求市民不要外出;香港人不但不能離境到外國去或到內地去,本地的「限聚令」也一再延長。這樣「自我封閉」幾個月,飲食業、零售業、酒店業、旅遊業以至航空公司都大受打擊。老牌本地航空公司不得不大裁員,旅行社要求員工「停薪留職」,高級酒店要搞「留港渡假」來吸引市民訂酒店、享受酒店設施、「過」一把外出旅行的「癮」。那些本來就定位做遊客生意的零售店鋪東主們,眼巴巴從電視新聞看到內地遊客到處去而不來香港,真是恨得牙癢癢的。沒有國內外的來港遊客,怎麼會有生意?


多年前,香港有些「憤青」痛恨來港購物的內地「豪客」,直接到廣東道海港城一帶的「名店街」去,滋擾遊客、故意推撞、舉牌遊行、高叫趕客口號,罵內地遊客是「蝗蟲」(意思是這些購物的遊客像「蝗蟲」一樣,把香港吃光了)。這些「憤青」不明白社會各行業的構成和運作,不明白正是這些讓他們覺得「討厭」的「豪客」在香港消費,才讓香港的酒店業、零售業得以繁榮並帶旺其他行業。當然,也許他們不是不明白,而是受到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和一些帶有偏見的「才子」的觀點的引導,加上自己學業和就業的不如意,就付諸行動,以滋擾遊客來發洩個人對社會的不滿。


儘管零售業殷切期待內地購物客「何日君再來」,不過我老牛並不看好前景,因為不僅是今年以來的疫情,其實去年中至今的一年半,內地居民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一些香港人對他們不歡迎。既然如此,我何苦要來香港受氣?作為內地遊客,如今一個護照可以去許多喜歡的國家和地區,當然選擇去得開心的地方而不選擇香港。這便是「反修例」乃至「疫情」對內地客的深層次的心理影響。年輕人做事不顧後果,後果卻是全港市民承受的。(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八日)

Sunday, October 25, 2020

寒冬未過(隨感)

 


寒冬未過(隨感)

持久抗疫與重振經濟,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真是煞費思量。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寧可犧牲經濟增長發展,也要遏止疫情擴散,經過幾個月同心協力奮戰,如今基本穩住形勢,人民可以在戴住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外出旅行。反觀美國和歐洲,疫情持續並日益惡化,確診人數屢創新高,還要重推「限制」措施。但當地市民對抗疫措施不但深感疲勞,而且極為反感,還要策動示威、甚至演變成衝突。相比之下,香港這「第三波」延續到如今,雖然每天仍有幾個至十幾個確診,已經算是比歐洲各國好得多了。


從專家的角度,他們一直擔心再來一次大規模爆發,當然一再警告不宜放寬限制;而餐飲業、零售業、旅遊業經營者,則已經到了忍耐的極限,期望政府「俾條生路」,放寬限聚措施,令經營有點起色。政府權衡利弊之後,對某些社會活動略有放寬。譬如鼓勵推動本地遊,人數包括領隊可以達到三十人(當然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是應有之義),於是這兩三日的重陽節假期,有一百多個本地遊小型旅行團出發。旅行社負責人稱,很難有利潤可言,只不過是要讓員工有工開,同時做起「口碑」,期望日後可以有更多市民參加。

但香港地少人多,加上經濟萎縮,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六,就業不足率大增,許多行業都難以維持,市民很難有興致和閑錢參加本地遊(這幾天參加本地遊的也多是無業的「師奶」和長者),所以旅遊業不能只靠「內需」來振興,還得有「源頭活水」來支撐。香港本地新冠確診始終未能「清零」,遲遲未能與內地和澳門商討人員互相往來的安排,更未可如國內居民那樣持「健康碼」出行。疫情一日未受控、市民正常生活一日未恢復,重振經濟就只是一句空話,香港各行各業的「寒冬」仍未過去。


由於疫情,各地「封關」,航空業大受打擊。香港機場雖然沒有關閉,但每日只有零星旅客出入。老牌本地航空公司「國泰」,雖有政府注資二百七十億仍無法抵禦世界性的蕭條,只好忍痛「重組業務」,立即停止已有三十五年歷史的良好品牌「港龍」,裁減香港員工五千多人;留下的員工也要重新訂立勞工合約、減薪減福利。這是一個「重磅炸彈」,不但推高失業率,而且向社會傳遞一個信息,就是︰即使是歷史悠久、一向穩健的大型企業,也不是鐵飯碗。


有市民指責政府不「封城」、「封關」,外來傳入而造成第三波疫情爆發,餐飲業、零售業成為重災區;也有市民指責政府未有強制全民檢疫、未能盡快找出隱形播毒者、疫情未受控,倚賴遊客的行業一潭死水;也有市民指責政府遲遲未推出「健康碼」、至今未能自由往返內地,內地港人也無法順利返港覆診就醫。各持己見,莫衷一是。老牛認為,傳入和傳播是兩回事。政府當初豁免外國來港的船員和機組人員檢疫,而造成外來傳入、引發第三波疫情爆發,的確是後知後覺、掉以輕心;但重要的是,許多市民不遵守「限聚令」、四出聚會、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這才是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如今「亡羊補牢」仍未為晚也,希望市民自覺和合作,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繼續忍耐,同心協力遏止疫情,令香港經濟可以重見天日。(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五日,重陽節)

Saturday, October 17, 2020

政治犠牲品(隨感)

 



政治犠牲品(隨感)

隨著本地感染「新冠」疫情稍有緩和,原本因為疫情而「封關」、「封城」、「封航」略有緩解,於是,因為疫情而沉寂多時的「台灣殺女友案」陳姓嫌犯的行蹤又成了媒體追蹤的焦點。死者母親說,兩年來一直未能釋懷,期望為愛女「討回公道」,希望陳姓嫌犯到台灣面對法律;並認為他說會去台灣「自首」,但說了多次至今未成行,似是「大話精」。這位母親曾對媒體表示,如果陳姓嫌犯願意接受法律懲處,她願意為他「求情」、給年輕人一個自新的機會云云。


不久前,一直協助陳姓嫌犯的管姓宗教人士,代陳發放一段表示懺悔的錄音,稱會設法去台灣接受審訊。台方說已為此事與港方設立「專門窗口」;港方則說,這只是台灣單方面的說法,事實上並無所謂「專門窗口」;台方不批出陳和管的入台簽證,說陳是兇嫌,不可能讓他「自由行」入境台灣,倒是要求港方提供協助;港方則說沒有相關的法理依據,政府不能違法做事,但承諾警方可以在「警務協作」上為陳赴台提供必要的協助。這麼一來,台方和港方各說各話,陳即使真有到台灣自首的迫切願望,短期內也很難成行。


港府保安局稱「沒有法理依據」,指的是本來去年修訂「逃犯條例」,誰知引起軒然大波,以「反修例」為名的反政府暴力活動持續超過半年,至今仍有零星事件;在「反修例」的「抗爭運動」高潮之際,港府無奈宣布修例之議「壽終正寢」;示烕者仍不「收貨」,最終港府只好宣布「撤回」。當然因為政府未能滿足「五大訴求」,暴力和示威行動始終未有停息。但作為政府,「經一事長一智」,如今切實面對本來要處理的如何移交逃犯的個案,政府當然不願意再冒風險去做「沒有法理依據」的事。


去年政府針對這宗「情侶遊台命案」,因為當時沒有與台灣移交逃犯相關法例,無法為死者討回公道,提議修訂逃犯條例。但建議一出,個別大商家、知名政治人物、學富五車的才子們,立即以「陰謀論」視之,將修例曲解為「送中」,然後鼓動以「反送中」為口號的反修例示威,鼓動黑衣人大肆破壞、脅逼政府接受「五大訴求」,政府最終只好撤回修訂。如今那些靠吃黑衣人「人血饅頭」的政治人物們,對於真實的如何移交逃犯的個案,全部鴉雀無聲。可憐那位被「男友」出賣的女孩,以及曾經殺人如今願意面對法律懲處的陳姓兇嫌,都成了政客們玩政治、反政府的「政治犧牲品」。


去年的「反修例風波」,起因正是要為這位在台灣被害的香港女孩討個公道。持續幾個月的示威風波中,「浮屍少女」惹人同情、「墮樓青年」惹人關心、虛構的「太子站打死人」的完全不知名的「死者」,也有人不斷放花圈「悼念」,唯獨這位有名有姓的在台灣被害的女孩,竟然沒有人記掛,更無人同情。由此更看得清政客們為政治「利益」而利用死人的可耻嘴臉,更看清那些「反對派」們的虛偽和冷血。(二零二零年十月十八日)

Sunday, August 30, 2020

自願檢測(隨感)

 


自願檢測(隨感)

政府顧問專家一個多月前曾多次強烈建議政府盡快進行大規模檢測,以找出及追蹤本身沒有病癥的「超級隱形播毒者」,切斷傳播鏈。但本地自身的檢測能力有限,政府和私人化驗所加起來,每天做一萬個樣本測試,已經是現有能力的上限。事實上,平時沒有病毒流行、平安無事,怎會需要如此大量及緊急的病毒測試?但專家認為,至少每天測試量能做到十幾萬個、幾日之內完成「全民普查」,才可以有效找出未知的「播毒者」。特區政府只好向中央求助。北京方面當然有求必應、義不容辭,立即行動,選派專家組來港協助。


經過幾個星期的醞釀和組織實施,最初稱為「全民自願檢測計劃」、如今正式定名「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將於九月一日展開,為期一個星期,視乎市民反應最多延長一個星期。最初當局預計會有七成市民(約五百萬人)參加這次免費的病毒測試,但隨著這兩個星期的「第三波疫情」,由最高峰時每天超過一百個確診者,回落到每天二十個左右,似乎有所緩和,人們對急於做測試的「迫切感」略有消退,所以當局不作參與人數的預測。

在這個「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實施之前,香港公營和私營化驗所已經十分忙碌地盡力做大面積驗測。一些突然爆發多人確診的社區、屋苑、屋邨,當局已向相關人士派發採集痰涎樣本的小瓶,讓居民自己「採樣」然後交回收集點、再送去化驗。一位跟我老牛打太極拳多年的「拳友」告訴我,她居住的那座大廈幾個星期前有兩個住客確診,政府要求整座大廈的居民都要立即做測試,所以她已經跟隨大廈住客們做了檢測,證實沒有感染。


我老牛本來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態,當初的心理準備是︰如果檢測採樣中心就在附近,前往方便,那就不妨參與;但若要自己拿瓶子回家,咳出痰來吐進小瓶,那就很不專業,很難做到。如今這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政府下了大決心,在全港設立一百四十一個採樣中心、招募六千個醫護人員或醫科學生作工作人員,以專業技術採樣,那就合符專業,市民也放心了。老牛嘗試登入政府網頁,看到預約十分方便快捷妥當,於是立即做了預約。

香港大學的袁國勇教授和中文大學的許樹昌教授這兩位政府專家顧問,都呼籲市民踴躍參加這次免費測試。許教授說,這樣的免費測試機會不多,市民為己為人都應該積極參與,不但讓自己放心,也為整體應對可能出現的第四波、第五波疫情做足夠的準備,他說他自己已經預約了。袁教授說,盡快完成大面積的普查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兩個星期後確診人數控制住了,也只能說是「慘勝一仗」,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人命和經濟的高昂代價;他說,第三波疫情是由外國傳入的,所以把好入境關卡、「滴水不漏」堵截外來傳入,十分重要。


老牛十分同意兩位專家顧問的看法。越多市民參與,越能找出隱形帶毒者,越能收到追蹤和阻截的成效。但許多市民對於長時間的「限聚」、「限時」、「限堂食」的抗疫措施已經感到疲勞,抗疫意識已經鬆懈;社會上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各種言詞恐嚇市民及抹黑檢測計劃,散播陰謀論,阻礙市民參與自願檢測。所以這個計劃成敗全繫於市民是否齊心。(二零二零年八月三十日)

Sunday, August 16, 2020

不可鬆懈(隨感)

 


不可鬆懈(隨感)

香港的第三波新冠疫情社區擴散,兩三個星期過去,受感染數字仍然令人不安。雖然近幾天每日新增個案回落至兩位數字(即不足百人,比前星期每天一百幾十人為少),但仍有五、六十人之多。今日(八月十六日)有七十四個新增確診個案;至昨日為止,累積共有四千四百零七人感染。個別大型企業員工爆發感染潮,醫護人員也有新增確診個案。所以,衛生防護中心認為,即使目前新增感染數字回落至不足百人,但仍比第二波爆發時多許多,不同意放寬防疫限制措施,「限聚」和「食店六時後禁堂食」仍要維持一段時間。


這個「第三波」疫情呈現「遍地開花」之勢,難以追蹤跟進、截斷傳播鏈條。第一,多個感染個案「源頭不明」,表明社區存在無症狀帶毒者,這些人成為「超級播毒王」,但至今未能追蹤得到及確切掌握。所以政府已經決定展開全民自願檢測計劃,估計會有五百萬人參與免費檢測,以便找出社區的隱形傳播者、切斷傳播渠道。第二,多個安老院院友群組仍有蔓延,多個公司的群組仍有擴散,所以政府已將相關機構人員撤離並進行徹底消毒。第三,貨櫃碼頭爆出多人感染,今日新增三十四宗,成為新的「重災區」,懷疑與共同休息室、更衣室設施有關,所以其中一個公司一百二十人都要進行病毒測試。第四,外傭宿舍多人感染,揭露宿舍環境擠逼、通風不足、無法保持合適社交距離,共同設施易交叉傳染。


網上有資料顯示確診者到過的食店、商場、店鋪,以及確診者居住的地點,顯然不是集中在某一兩個地區。二十年前「7-11」便利店的廣告宣稱其方便和密集,說是「梗有一間在你左近」;今日的新冠確診者,倒是「梗有一個在你左近」,實在令人有「防不勝防」之感。另外有一些零星個案不知源頭,衛生防護中心認為,顯示市民仍然有人對「限聚」、「保持社交距離」不在乎,還是熱中於到處去活動,不願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這樣的心態,很難截斷傳播鏈,很難讓確診數目回落、乃至回到「零感染」。


許多人平時活躍慣了,一向都喜歡四圍去;而且香港普遍居住環境狹窄,活動空間少、室內能做的事不多,難以定定地「宅」在家裏。不過,我在手機看過幾個教人如何「宅」在家也不「悶」的方法︰一個是在地板上做室內適合的健身運動,例如伸展、拉筋、掌上壓、仰臥起坐;另一個是假期在家「親子活動」,與孩子一起畫畫、玩玩具、做遊戲;再一個是請有興趣的人上網或看電視學習烹飪,既可打發時間,做完還有得食。這些都是好主意。


精神科專家、心理醫生則是建議人們「三個不要停」︰一是不要停止聯絡,即使不能約在一起食飯飲茶,也要用電話問候;二是不要停止學習,充分利用在家的時間,學習新的知識或者重溫舊的知識;三是不要停止盼望,相信疫情終會過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精神科專家也建議人們利用「宅」在家的時間學習和思考,可以做平時忙於上班、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看看以前買下還未有時間看的書,或者是通過網上或手機程式去學習新的事物。總之是要設法排解因為長時間緊張抗疫而出現的「疲勞」心理,充實時間、振作精神,繼續認真做好防疫措施,不可因疲勞而鬆懈。(二零二零年八月十六日)

Sunday, August 09, 2020

實施制裁(隨感)

實施制裁(隨感)

老牛只是小小老百姓,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也沒有學好,如今對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不太明白,對本地政治也不感興趣,對有些為政治「奮不顧身」、「搞大件事」、動輒「示威」甚至暴力衝突,更是反感之至。如今因為抗擊新冠病毒傳染,天天「宅」在家看電視新聞,不時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新聞」、「事件」闖入腦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近美國財政部宣布對十一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現任或前任官員實施制裁,就真是摸不著頭腦。

美國方面說︰這些官員參與制訂「港區國安法」,這個「國安法」名為保護國家安全,實際上是破壞一國兩制、侵害香港市民的自由權利,違背北京關於「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所以要對這些官員進行制裁。那位國務卿解釋︰制裁是要讓中國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和香港的官員們知道,他們的行為不能為國際社會所接受;他們是北京專制政權的執行者,是中共打壓人民思想自由的打手。制裁措施包括凍結資產、禁止任何未經准許的人士動用或進行交易。

北京當然第一時間提出「外交抗議」、表明反對美方的所謂制裁,指責制裁蠻橫無理。北京駐港機構也立即發出聲明,指責美國;駐港最高官員駱先生稱,自己沒有一分錢財產在美國,所謂「制裁」是「白費勁」。特區政府被點名制裁的官員也紛紛表示︰不怕打壓、無懼制裁,聲稱被列入制裁名單證明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並會繼續做好份內之事。行政長官林夫人稱,維護國家安全責任重大,不會退縮;自己不嚮往美國,會主動取消已有的赴美簽證。

一個只有七百來萬人的小小香港,為何引起美國政客如此關注、竟然動用國家力量去為「香港市民」的「自由權利」對北京官員宣戰?當然,香港在中美關係之中,只是一隻被美國利用的「棋子」。去年六月起的「反修例風波」,美國一直有以「基金會」形式的機構和人員介入;香港年輕人瘋狂打砸地鐵車站設施、製造「打死人」謠言、抹黑警察、投擲汽油彈、製造「三罷」,就是要迫使北京出手鎮壓,便可以證明「一國兩制」破產,證實「香港死了」的預言。

北京方面忍而不發,仍然堅持「香港的事情由香港自己處理」,決定制訂港區國安法應對,美國方面就預告會「制裁」相關官員。所以,兩個月來美國動作頻頻,包括限制中國媒體機構和人員在美活動、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在南海問題上製造事端、打壓華為、全面封殺「字節跳動」海外版Tik Tok在美國活動;等等。近日還突然向自己的長期盟友加拿大和歐盟下手,提高鋁製品關稅。真的好像是亂了方寸、慌不擇路、氣急敗壞、亂咬亂吠。

為何會這樣?老牛想通了,看來是因為總統為了爭取連任。十一月三日大選,還剩下不足三個月,國內「新冠」疫情未受控,之前強力推動重振經濟不見成效,突然又爆出個「佛洛伊德」黑人事件,如今民望持續下跌;又因為疫情不能舉行造勢大會,「內政」成績乏善可陳,只好在「外交」方面打出強硬姿態轉移視線。但手上的牌不多了︰疫情諉過於中國未有收效,打壓華為還在進行之中,「南海牌」打了,「台灣牌」也打了,現在再打「香港牌」吧。如果北京明白美國政情,應該沉著應戰,不要「陪佢去顛」。(二零二零年八月九日) 

Sunday, August 02, 2020

齊心事成(隨感)



齊心事成(隨感)

香港連續十日每日新增過百確診新冠病例,至今日為止已累計三千三百九十六宗、三十四人死亡。專家稱為「第三波爆發」;而且這個「第三波」確診人數比第一波、第二波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許多守法市民乖乖地「宅」在家裏不敢出門,以免給社會「添亂」。但儘管多數市民遵守「限聚令」、戴口罩、少去人多地方,但看到整體情況仍然失控,實在令人氣憤和沮喪。


老牛同意幾位抗疫顧問、傳染病學和呼吸病專家的意見,實施幾個月的部分特別行業人士豁免隔離檢疫的措施,存在很大的漏洞。近日理工大學的追踪研究便證實,第三波有兩個傳播鏈,一堆人的病毒基因排序與一個來自哈薩克的機師的病毒極相似,另一堆個案則與一個來自菲律賓的確診者的病毒相似。這便證明這一波爆發的源頭由外部傳入,而且正是由原先免予隔離的特別行業人群帶來。食衛局長陳女士表示證據確鑿會「嚴肅跟進」。


當然,如何由外國帶來後傳到社區的普通百姓,正如一位顧問專家說,「猜出誰是『零號感染者』是很難的事」,因為,不能以確診的先後認定。有些人本身是「無症狀帶毒者」,他感染了病毒還未有出現病癥的時候,已經傳染給其他人,這些被傳染者可能出現病癥乃至確診,比那個傳染者更早。所以較先確診者未必是最早傳播者。為什麼這一波有多位出租車司機確診?合理的推測是︰那些帶毒外來者抵達香港後乘搭出租車到市區,把病毒傳給出租車司機;出租車接載過帶毒者後又再接載其他市民,於是傳染給市民,然後帶到粥店、快餐店、護老院和商店,再擴散到有聯絡和緊密接觸的其他人。


前一段時間有幾個星期沒有本地確診個案,市民都以為情況趨於稱定,防疫意識鬆懈,不少人活躍參與各種聚會、聚餐,或者到人多地方、行街購物,不戴口罩、人群擠逼、高談闊論、口沫橫飛,其中有人是「無症狀帶毒者」,就很容易在這樣的聚集中散播病毒。或者一班同事在餐廳、快餐店吃午飯時,十個八個工友圍在一起,這樣的「緊密接觸」很容易成為病毒傳播的方便之途。這也許是第三波中,有幾個建築工地的工友確診的原因。顯然,建築工地不是「播毒」之處,他們受感染與工作環境無關,倒是與食店群組有關。


市民從年初被告知要「隔離」、「戴口罩」、「少出門」、「家居防疫」以來,已經「忍」了半年,如今仍然擋不住新一波擴散,實在是氣上心頭、「忍無可忍」;看到一些人旁若無人、不理公眾、不聽勸說、不戴口罩、我行我素,也實在氣憤;看到政府官員往往「慢幾拍」或者有些決定「堅離地」而不可行、最終不得不「朝令夕改」,令業界和市民無所適從甚或不知所措,也實在令人氣惱。


但想深一層︰官員也是人,專家也是人,面對新出現的病毒疫情,誰也沒有經驗、沒有把握,誰有「水晶球」?誰能預知形勢如何進展?誰都只能「見步行步」。到如今,氣也沒有用,惱也沒有用,罵也沒有用,只有繼續加強防疫吧。這是整體的事,大家的事,如果有少數人不遵守防疫抗疫規定,就難以收效。所以,市民應該互相體諒,齊心做好個人防疫,配合政府聽取醫學專家意見而制訂的各項防疫、抗疫措施,以免最終功虧一簣。(二零二零年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