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07, 2024

千億財赤




千億財赤
(隨感)

財爺近日在立法會一個會議上承認,本年度財赤將達到一千億,比年初財政預算案時預計的四百八十一億多一倍幾。輿論譁然,市民亦議論紛紛。老牛畫了一幅關於「千億財赤」的時事漫畫,用手機程式傳給友人。老同學梁太看後直斥「敗家仔」;鄰居周太痛罵政府「大花筒」;好友玲玲也說︰「何謂謹慎理財、量入為出?連年巨額赤字,如何有信心幾年內達到收支平衡?真係講得容易。你看內地,許多青年失業、進城打工的農民工露宿街頭,許多地方政府官員都發不出工資了。香港那一點點財政儲備,恐怕再過幾年就花光了。」



誰都明白,罵別人、罵政府很容易,看到政府的苦心和努力就很難,因為很多老百姓都只看結果,沒有耐性去看數據,更沒有耐性看看這幾年政府做了些什麼。我老牛在手機WhatsApp上回覆說︰「爛賭、亂花錢才是敗家仔,今天港府不是爛賭賭身家,只是疫情之後香港經濟恢復不似預期,財團出手審慎、賣地多次流標、企業盈利不多、稅收減少;但惠民措施支出甚鉅,例如那些什麼支援中小企的貸款出現許多壞帳;幾年派電子消費券,市民企業哈哈笑,那些都是政府公帑、真金白銀。加上所謂地緣政治、老美濫施制裁,對香港貨物出口打擊甚大。支出大、收入少,出現財政赤字其實是正常的。」一位本地著名經濟學者莊教授也認為,政府出現鉅額財赤,主因是賣地成績不如預期。




好友玲玲說內地一些地方官員工資也發不出,也是實情。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三年疫情,圍封、強檢、隔離、防疫、打針、派藥、住院、治療,每一樣都是政府包底,就算政府多麼有錢,這幾年的疫情也「洗乾洗淨」,出現赤字。如今疫情算是過去,任何國家都不再公報染疫死亡數字,只視之為風土病;但疫後經濟重振乏力,人們的消費模式改變,特別是疫情期間人們習慣了網上購物、訂餐送貨、購物速遞,「電商」行業大行其道,商家期望「回復到疫情前」已經不可能。香港的情形也是這樣,二零二三年二月重新通關之後,來港遊客也不再是「拖喼掃貨」,只是手持手機四出「打卡」(拍照留念)作「深度旅遊」,所以香港的餐飲業、零售業以及酒店業在恢復通關之後也不見起色。



香港特區政府其實更心急,去年以來不斷搞什麼「繽紛夜市」、「盛事經濟」、「煙花匯演」、「無人機表演」、「廟街夜市」、「美食嘉年華」、「美酒巡禮」等等,都是想搞旺市面、帶起人流、催谷消費。但沒想到去年通關之後,不但出現「報復式外遊」,飛往台灣、日本、韓國、星馬、泰國,更衍生「北上消費」熱潮,搞旺了深圳、東莞、中山、珠海,本地商場、食店則是門堪羅雀。所以政府高官也期望商家「應變、識變、求變」,以適應新的形勢。




當然,我老牛只是一介退休長者,決無什麼治理社會的良方妙策,只是看到香港特區政府以及北京當局,都在千方百計搞好「內循環」。你看,內地當局出動津貼鼓勵市民「以舊換新」,撤銷限制鼓勵市民買樓,其實是調動民間力量來救市。香港政府發「銀色債券」、「基建債券」,也正是要調動民間力量來推動經濟發展。有「專家」擔心政府財困、要「淪落」到「發債度日」的地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更可能進一步影響香港的信貸評級和前景評估。但我老牛認為,中國內地五十年代發行「愛國公債」、「建設公債」,八十、九十年代發行「國庫券」,渡過艱難之後有力償還債務,發債又有何不可?只要控制得宜、不會濫發,則可讓香港渡過難關,重新振作。也有「經濟專家」建議公務員減薪,以實際行動「節流」。不過我老牛對此不敢苟同。如今公務員架構已「凍結」即不再增加人數,工作量大增、工作時間長也要「頂硬上」,若動輒向公務員開刀,試問誰願意為政府做事?如果提出減薪建議的「專家」自己公開宣布帶頭減薪兩成以作示範,老牛則舉雙手雙腳贊成。(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七日)

3 comments:

peace said...

批評別人永遠是最容易的。回頭看看公報財政預算案之前,人們總是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派消費券啦,增加福利啦,增加基礎建設啦....,但經過這大半年,因土地賣不出去而減少收入,支出仍是要支出,於是赤字就會加大,那些人又盲目的說政府敗家,他們不會去理解赤字的原因,只管去發洩謾罵,俗語說得對,「無知的人是最惡的」。

cowboy said...

謝謝和平兄理解。是的,罵人真是「唔使本」,但若理性一點,看看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不會只停留於「罵」。那些支持中小企的無抵押貸款,一番好心,但最後變成一堆爛帳,政府就要「啃咗佢」。賣地一次可以收到幾百億,但賣地賣不出,就無收入。這就是很簡單的加減數。

過客 said...

香港政府千億財赤,原因是:入不敷支。稅率低,而政府資助的福利津貼卻不少。市民只識爭取各種「福利」,諸多要求,卻從不過問「錢從何來」?要批評是很容易的,但除了發放負能量外,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