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4, 2025

省港百年



省港百年
(學習筆記)

今年六月二十三日,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沙基慘案」一百周年。發生在廣州的「沙基慘案」是因為上海的「五卅慘案」而起。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學生二千餘人上街遊行,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槍殺工人領袖顧正紅,並要求當局收回租界。上海租界的英國巡捕逮捕百多人,隨後示威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巡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國巡捕突然向聚集人群開槍,當場打死十三人、傷幾十人。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設在廣州的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六月十五日,總部設在廣州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為上海發生的英國巡捕槍殺中國學生的「五卅慘案」,去信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各工會團體,要求立即組織全體工人罷工,抗議英國軍警暴行。六月十九日晚,香港海員、電車工人、印刷工人及其他行業工人開始罷工並返回廣州,香港多所學校學生也紛紛罷課響應。二十五萬罷工工人到達廣州後,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行特別大會,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決定封鎖香港、禁止船隻來往、切斷各項供應,令香港陷於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省港大罷工」。


                              (廣州珠江邊的「沙基慘案紀念碑」)

六月二十三日,參加省港大罷工的香港工人和廣州市民、工人、學生以及當時的黃埔軍校師生共約十萬人,遊行到與廣州外國租界「沙面」(珠江邊小島)有一條小河「沙基涌」之隔的沙基,到達沙面東橋附近,向駐守沙面的外國軍警高呼口號,抗議英國巡捕在上海製造「五卅慘案」;沙面租界的英法水兵向小河對岸沙基的遊行人群開槍,停在沙面外珠江面「白鵝潭」的外國軍艦也向遊行隊伍開槍,當場打死五十二人,重傷一百七十多人。這就是「沙基慘案」(或稱「六二三慘案」)。為紀念事件,國民政府將沙基定名為「六二三路」。第二年,廣州市政府在發生慘案的沙面東橋附近,建立「毋忘此日」紀念碑」。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九日開始的省港大罷工持續了一年多,香港經濟蒙受甚大損失。一九二五年十一月,較熟悉中國文化的港督金文泰接任後,與廣州政府展開談判。他致函廣州政府,提出通過談判解決罷工問題。隨後,廣州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向港方提出,香港政府須賠償工人在罷工期間的損失,以及重新安排工人的工作。港英方面則表示,工人先前的工作職位已有人接替,不可能重新安排;如果香港的商人自願為結束封鎖而償付這筆費用,香港政府不會阻攔。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若香港商界願出資賠償工人的經濟損失,廣州政府將積極協助工人結束罷工。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國民政府致函英國駐廣州總領事,稱罷工工人封鎖香港行動將於十月十日前結束,中國政府將對進口貨物和奢侈品加徵附加稅,用來償付罷工委員會。十月十日,「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對香港封鎖,並宣佈結束罷工行動。今年六月是「省港大罷工」爆發一百周年。


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香港爆發海員罷工。英資財團渣甸、太古兩家船務公司的六千名華人海員,因為不滿薪金比外國海員低,只有外國海員的五分之一,要求取消歧視制度,增加薪金到與外國海員看齊,但被資方拒絕,於是宣布罷工,其後罷工人數增至三萬人,罷工工人離開香港步行到廣州,導致香港全部海輪停頓,貨物堆積,碼頭癱瘓。港英警察封閉領導罷工的海員工會總部、拆除工會牌子。香港海員罷工得到當時廣州國民政府及孫中山先生的支持,正在廣西指揮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多次打電話慰問罷工工人,並指示廣州國民政府予以經濟支援。罷工持續五十五日,最後資方答應工人的加薪要求,香港警察也承認海員工會的合法地位,重掛海員工會牌子,工會恢復運作,宣布罷工結束,罷工工人重返香港。



孫中山先生青年時代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學習。一八八七年,香港商人何啟捐資在香港創辦雅麗士醫院,並在醫院內創辦西醫學院,孫中山即由廣州轉至香港西醫學院學習,成為該校首批十八名學生之一。孫中山常與好友尤列、楊鶴齡、陳少白在香港商討反清大計,時人稱之為「四大寇」。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在上環士丹頓街十三號設立「興中會」總部,以「乾亨行」名義掩護,推黃詠商為會長。但在清政府壓力下,港英當局一八九六年頒「放逐令」,不准孫中山進入香港,為期五年,期間孫中山多次乘船到香港都不能登岸,只可以在船上與革命志士會面。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日,孫中山在香港大學陸佑堂公開演講,稱「香港與香港大學是我知識誕生之地」。


                               (上環基督教青年會,魯迅先生曾在此演講)

老牛去年二月的一篇題為「香港故事」的小文中提到︰中國近代文學家魯迅、蕭紅、許地山、張愛玲等人都曾在香港生活或活動;黃永玉年輕時在香港辛勤創作、發表作品而成為知名木刻家、畫家、美術教育家;漫畫家廖冰兄年輕時也曾在香港發表許多膾炙人口的政治漫畫,後來才返回廣州;曾任民國時期教育部長的教育家、翻譯家、革命家蔡元培晚年居香港,去世後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中共才子、曾任外長的喬冠華也曾在香港留下足跡;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的香港人黃作梅,因為抗戰期間營救英軍而被港英當局授予MBE勳銜,可惜在一九五五年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中遇難去世。


中共早年在香港的活動也曾是中共引以為自豪的事跡。例如一九二二年的「香港海員罷工」、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以及抗日戰爭期間,香港居民組成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參與抗日遊擊戰,並營救被俘英軍,以及轉移被困於香港的大批中國內地知名作家、藝術家、學者、教授。這些香港近代故事,很可能吸引內地的「深度遊」旅客作深入探究。認真說好香港故事、發掘香港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讓內地旅客了解、認識香港,特別是香港在中國革命歷史的地位和價值,甚為重要。


上世紀二十年代是一個風起雲湧、革命浪潮澎湃的時代,曾經發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余生晚也,未曾親歷,上述歷史故事都是在教科書或歷史著作中得到的。若香港政府趁「沙基慘案百年紀念」、「省港大罷工百年紀念」之機,指派歷史研究專家,整理香港近代史蹟,並突出宣傳歷史名人在香港的活動遺址,也許會吸引內地當今喜歡「懷舊」、「探秘」、「打卡」、「深度遊」的年輕人,來港尋找著名事件的歷史現場以及歷史文化名人的足跡,這是港府大力提倡「盛事經濟」以外的「歷史文化之旅」,對提升香港和內地年輕人的素養、提升年輕人國家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將會大有裨益。(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16 comments:

peace said...

以前大陸來港遊客以購物為主,因為有些東西大陸買不到,或者很昂貴。現在大陸不斷開放,基本上香港的東西大陸都買得到,到香港買東西的人便越來越少,這是大勢所摧。另一方面,大陸年青人多了機會來香港,他們喜歡探索香港獨有的東西,例如香港的歷史,香港的郊野,香港的地貌,我們上上小紅書便了解到他們要的是甚麼。不要認為他們消費少而忽視他們,雖然他們現在消費不多,但他們是中國未來的社會棟樑,如果現在香港留給他們好印象,將來也可能是來香港的「大豪客」。而且,以消費能力來將遊客分等級,是極之市儈的行為。

小月 said...

這些歷史我都係第一次聽. 團結就是力量. 過去在公司中都曾經有ー班同事ー起向高層上訴、當時亦引起了英國总公司的注意. 各同事能團結ー致. 深受感到難能可貴.

Philip Mok said...

現今唔會再有罷工了.

cowboy said...

謝謝和平兄。說得有理。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四十幾年,人也一代一代成長,訪港旅客的來港目的和要求都改變了,如今年輕一代喜歡看香港的歷史遺址、獨特風貌,所以讓他們知道香港在中國近百年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是很有益的。如今一些香港政商界及傳媒界人士仍然慣於從「花了幾多錢」來看內地客,實在是短視行為。

cowboy said...

謝謝小月博友。你媽媽與老牛同是「第一代」人,你是「第二代」人,對本文所述的香港及香港與內地關係的近百年歷史不了解並不奇怪;讓如今的中學生及社會大眾都了解這些歷史,對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認同感都是很有意義的。

cowboy said...

島菲臘兄說得對,今時今日不會再有罷工了,今天的社會傾向周星馳所說的「坐低飲杯茶食個包」、協商解決問題而不再訴諸衝突。但一百年前,中國國家積貧積弱,洋人欺壓,所以才有以罷工手段爭取權益之舉。一百年來的變遷達到今天的水平,不但是社會進步,也與國家發展進步有關;香港對國家的貢獻,不只是金錢、投資,也曾經因為香港的革命運動推動國家進步。

秋葉 said...

在千禧年我曾與家人上廣州,主要是一探南越王墓,與遊覽“沙面” 這一個歷史性的地方。「六二三路」原來有着這樣的一宗慘案 !
*
我們的上一代人(父母親輩及兄姊等)在日本侵華時期吃盡苦頭,據說全中國受到戰火轟擊,及大饑荒死去的有三千萬人 !
聽說家父也曾加入組織打游擊戰,對付進入鄉村中的日軍。
有兩次幾乎被抓到,第2次是憑着冷靜與機警避過了。父親來港之後工作,直到80歲才退休。享年89。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南越王是秦將趙佗率部五十萬人南來,在南嶺以南的百越之地自立為王,應是中原人南來的始祖。「六二三路」則是因沙基慘案之日為六月二十三日而命名。這些近百年歷史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很遙遠,但應該記住。原來令尊竟然曾經是抗日救國的熱血青年!可敬可敬。

秋葉 said...

謝謝黃牛兄的資訊,我會記住歷史的教訓和更替。尤其是亡父生前,守衛鄉土一次被襲擊,子彈由腰部穿越而過 ! 幸而大命不死,否則這世間便沒有我的存在。父親生前工作勤奮,無不良嗜好,是個好爸爸。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再訪。令尊當年參加游擊隊打日本軍保衛家鄉,真正是愛國之士;曾中彈受傷,大難不死,確是傳奇;和平後勤奮工作、無不良嗜好,是秋姨心目中的好爸爸,也是大眾眼中的大好人、是全民族的抗日英雄。

Stella Luk said...

過去百多年國家受辱事件多不少,現在回顧都心情很低落,慶幸自己在生之年,國家已經強大起來了!中國人,人人小康之家!很棒!

cowboy said...

謝謝娜姐。中國自清末以來一直積貧積弱、列強入侵欺凌、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割地賠款;清廷自以為是,不知世界之大、列強之強,最終一敗再敗。我輩有幸看到國家如今強大,對老美的霸凌也可硬氣應對,實在大快人心,是我國民之福也。

森源 said...

我時時都覺得,雖然以前的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但有很多時候都是跟中國密不可分的...

秋葉 said...

牛兄言重了,先父為人敦厚沉默,只是個曾經出力守衛家鄉的小人物吧了。他幸而大難不死,但並沒有上前線衝鋒陷陣,不敢說是全民族的抗日英雄。

cowboy said...

謝謝森伯伯。你說得對。香港是英國殖民地,晚清至民初都被中國革命志士利用作革命活動之地,不論孫中山抑或中共,都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搞革命活動,與內地命運與共。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再訪。令尊曾經為抗日守土保衛家鄉出力就是有偉大精神,不一定是上前線衝鋒陷陣。敢於抗敵就是可敬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