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04, 2021

覓地之難(時評)


覓地之難
(時評)

近日,香港社會各階層為是否就「劏房」實行「租務管制」爭論不休。為何這些年「劏房」大行其道?是因為低收入階層輪候公屋時間越來越長;為何為低收入者而設的公屋總是供不應求?是因為興建公屋的土地嚴重不足;為何特區成立二十三年、每屆政府都聲稱努力覓地建屋,但總是不夠土地?是因為每屆政府花九牛二虎之力增加土地供應,屢屢遭反對派或所謂「地區人士」反對而不能成事。於是,這些「深層次矛盾」就越積越多。


大家還記得,一九九七年樓價最瘋狂,但金融風暴之下立即大跌,當時一些政治人物和市民把樓價大跌的原因歸咎於於董伯伯提出的「八萬五」。到二零零三年「沙士」期間更是跌至最低,之後幾年逐漸升溫。當時接任行政長官的「煲呔曾」為免被人詬病,絕口不提建居屋,只承諾「增加土地供應」。但每次推出地皮都高價成交,最終變成「豪宅」的「麵粉」。當時老牛在報章發表短評,建議政府推出新地皮競投時,在買地條款中訂明「限呎限價」,以適合中產市民的負擔能力,及抑制地產商的投地意欲。但當局仍然任由「市場主導」,每一幅地皮都以超出市場預期的高價成交,足見當時「煲呔曾」宣稱的所謂「增加土地供應、滿足市場需求」,只是做做樣子。


被政客譏為「狼鷹」的梁先生在台上時,確實有心理順房屋問題、積極覓地建公屋,但每一次都被「地區人士」反對而無法成事。因為規劃公營房屋要有一定比例的面積設置社福設施,但一提到「弱能人士」、「護老機構」、「長期病患」、「特殊需要」,徵詢區議會時必遭否定。公屋建設進展緩慢,而申請公屋者逐年增多,「舊帳未清又欠新帳」,於是輪候時間越來越長。


填海不行,發展邊境和郊野公園邊緣土地遭反對,這一屆政府提出「明日大嶼計劃」也遭反對。這幾年,一些政客「為反而反」,令覓地建屋愈益困難。低收入家庭不得不租住「劏房」時,一些「關心弱勢社群」的人士便大罵政府。市民對政府有怨氣時,其實也應看看事情的背後,政客們為反而反、故意令政府寸步難行所造成的對社會民生的破壞作用。


香港有一些政治狂熱者為「做騷」,不只是鼓動少數人「反高鐵」、「保護家園、不遷不拆」,多年以來,「反對中環填海」、「反對皇后碼頭搬遷」、「反對西九文化區天篷設計」等等,幾乎政府每推出一項大型建設計劃,都成為反對者的矛頭所向。到底那些反對者為何總是要反?他們到底有沒有想過香港的整體利益、市民福祉、經濟發展和民生需要?一味為反而反,對香港有何好處?對市民有何益處?對經濟發展有何幫助?


早幾年,老牛在報章撰文,提及多項關於理順土地問題的建議︰一是善用閒置的校舍,租給社會公益團體使用;二是修改工業區的土地用途,成片改造為住宅或辦公樓;三是加快舊區重建。可惜多年前當局只做得到「活化工廠大廈」,近幾年才對多已空置的舊工業區作重新規劃。應當看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思維方式轉變。因應八十年代以來「工業北移」的實際情況,將空置工業大廈的潛力釋放出來,土地難題就可以逐步解決。(二零二一年四月四日)

8 comments:

秋葉 said...

那些反對派自稱是民主派,可是每次總是巧立名目,阻撓反對政府徵收土地起公屋,完全不為民生著想。

cowboy said...

謝謝委姨。你說得對。二十幾年來他們只顧「反」,現屆政府提出推平小島、填海造地建造新市鎮,是被迫出來的,因為在現有土地上都不能用來發展、建屋,只好在遠處填海造地。

cowboy said...

老牛粗疏,沒有仔細校對,「秋姨」手誤打成了「委姨」,特此更正。

秋葉 said...

謝謝更正。 我也偶爾有手誤,按錯隔籬的字兒的。

peace said...

反對派不為民生,只為反而反,如果給他的35+計劃得逞,是香港的災難。
我個人是贊成明日大嶼計劃的,因為計劃龐大,可以一次過獲得大量土地,不必東揍西揍。更何況,填出人工島之後,可將港島西及大嶼山的距離以公路及鐵路拉近,對整體香港都有利。

cowboy said...

「明日大嶼」是被迫出來的。填海不行,郊野公園邊緣不行,舊區不行,重新規劃工業區不行,什麼都不行,唯有在遠離維港的小島填海造地。不然,如何解決土地難題?

小月 said...

寫得很好, 很多人只看到政府的問題,以為高官領高人工就要完成任務, 沒有了團隊協助,什麼都不成事

cowboy said...

謝謝小月鼓勵。老牛雖不是地產界中人,但在媒體工作十多年,對香港土地問題略有所知;我女兒是建築師,對土地發展之難深有體會。所以老牛明白,不是坐在那裏開口罵政府就得,要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又要知道誰在拖後腿。最反感是一些人,自己一面搞破壞,一面把責任推給政府,這就「神仙也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