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5, 2023

減排峰會




減排峰會(隨感)

十一月三十日到十二月十二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即「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首都迪拜召開。這次大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有超過一百四十位政府首腦、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到會。會議在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阿聯酋召開,這本身就極具爭議,因為會議要討論減少倚賴化石燃料(煤、石油產品),人們質疑大會主席、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賈比爾是否有利益衝突、能否公正處理議題。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碳排放國,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會議,但美國派出氣候特使約翰克里、中國派副總理丁薛祥出席。




經過十三日討論、爭拗以及最後一天的不眠不休的深入討論、從意向、措詞乃至文本細節逐一推敲,大會通過首次呼籲世界開始擺脫化石燃料的協議,大會主席、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賈比爾敲下木槌,標誌着與會者在「化石燃料是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罪魁禍首」這一議題達成共識。賈比爾說:「你們挺身而出,展現靈活性,且將共同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他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對於為地球帶來「轉型變革」方面發揮作用「感到驕傲」。他說這次大會已經找到出路,將可達到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一點五(1.5度的目標。




這份協議呼籲「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過渡,從能源系統中擺脫化石燃料,在這個關鍵十年加速行動,以便在符合科學的情況下,在二零五零年實現淨零排放」。這是「聯合國氣候高峰會」首創至今二十八年來,首次提及所有化石燃料,並討論發達國家對碳排放造成的損失和損害的補償。歐盟氣候代表胡克斯特拉說︰「大約三十年來,我們第一次可能開始終結化石燃料。」




香港人已經深深感受到地球暖化帶來的影響,冬季仍像夏季那麼炎熱,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二,天文台錄得二十八點七度。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說,自從一百多年前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發明新技術、創造新機器、開採化石燃料,以及砍伐森林、移山填海、向大自然索取;但是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化石燃料產生的含碳廢氣(溫室氣體)阻礙熱量消散,造成溫室效應,結果便是地球暖化、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所以,全人類包括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要合力減少碳排放、改用潔淨能源,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和經濟體,在應對氣候危機上的合作受到外界關注,但兩國所處的位置、對問題的立場以及國家利益並不一致。站在美國的角度,主要擔心對歷史性碳排放的巨額補償;美國還要求中國也加入它的行列,不僅大幅度減排,而且應該為「損失與損害」基金捐款。但中國並不同意這一點,中國認為自己與英美歐洲等先進工業國、發達國家長久的排放歷史相比,當前的高排放僅僅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為發達國家承擔了工業生產造成碳排放的責任。而且,根據一九九二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多、人均GDP低),因此實際上有資格獲得損失和損害基金的資助,而不是當成發達國家那樣被要求捐款。(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2 comments:

peace said...

今時今日的地球暖化現象是百多年來歐美工業發展所造成的,現在輪到中國發展工業,歐美卻要中國承擔他們以前做成的惡果,這點並不合理,當然不能說中國沒有責任,中國的責任是為未來的發展走向綠化,中國正在這方面努力。還有一點,中國的廢氣排放主要在工業生產,中國是世界工廠,為全世界生產工業製品,但歐美的廢氣有不少是來自人們的私家車,每個家庭都有兩三部私家車,這點有沒有必要呢?是否應該減少而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呢?

cowboy said...

和平兄說得有理。第一,中國近四十年來才在生產力方面有發展,與先進國家、發達國家百多年的大量排放廢氣不可同日而語;第二,中國是後起,但已經努力向「綠色」、「可再生」、「可持續發展」方向努力而且做出實效,更力有願景和承擔;第三,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生產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承擔了生產過和的大量碳排放,因此指中國是排碳大國就不公平。所以,中國堅持自己仍是「發展中國家」、應該接受資助是有道理的。發達國家要發展公共交通,個人不應擁有太多的私家「氣」車,他們製造的廢氣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