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2, 2022

權衡得失

 



權衡得失
(隨感)

嚴格防疫限制措施實施兩個月,四月二十日屆滿。行政長官較早前表示,如果疫情逐步放緩、不反彈,將會逐步、有序、分階段放寬社交限制。四月二十一日起,政府康民署轄下各足球場、籃球場、體育館恢復開放,但仍要執行個人防疫措施例如戴口罩、人數不超過項目規定人數等等。同日,食肆恢復晚市堂食、每桌可坐四人、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十時;食店員工要打齊針、食客要用「疫苗通行證」。部分旅行社重辦本地遊,雖然成團不多,也算是開了個好頭。儘管每日確診人數仍在六百左右,仍是高水平,但在市民普遍深感疲勞之下,「抖抖氣」、「動一動」已成無法再壓抑的群體爆發力量。


透過電子媒體看看內地,各省市的疫情都有反彈。但廣州深圳行動快、檢測和生活物資供應配合得較好,所以很快做到「社會面的動態清零」,民間怨氣也少。但上海就令人大跌眼鏡,封城一再延長,仍然錄得每天確診過萬人的高紀錄;一些地方生活物資供應斷鏈,小區市民不得不透過手機程式向外呼救。昨日,在上海「指導抗疫工作」的副總理孫春蘭說︰上海這一波抗疫鬥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確診人數正在回落;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動搖,希望上海盡快回復正常生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說︰感謝市民對抗疫措施的理解和配合,歷史將會記住所有為上海防疫抗疫作出貢獻的人。



香港雖然不像新西蘭較早前那樣封城,但在「外防輪入」的政策下,原屬「高風險地區」的航班禁飛香港。上星期,政府宣布撤銷九個「高風險」國家地區的禁飛令,因為香港自己的第五波疫情比起那些國家地區更嚴重,禁飛令沒有意義。四月二十一日起,香港也調整「外防輸入」策略,由外國回港的香港人抵港後隔離縮短為七天;今日更宣布,航班的「熔斷機制」由禁飛七天改為五天。不過,航運業界人士認為,香港實施長時間的「禁飛令」,已經讓一些政商界人士改變了出行習慣,例如由澳洲飛往歐洲,以往多在香港中轉,現在許多人改到新加坡中轉,這意味着香港已經失去航空樞紐的地位。


昨天看到一則消息,內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文章,大意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生命至上」是我國抗疫的總目標;堅時「動態清零」是我國防疫抗疫的總方針,兩年多以來證明是損失相對較少、成效相對較大的合符國情的做法。但從科學的角度看,「新冠病毒」仍會不斷變種、長期存在,不可能完全清除,因此不能長期以「清零」為目標。全世界已經為抗疫付出沉重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保障人命和保持經濟如何取得平衡,考驗決策者的智慧。


鍾南山是從零三年的「非典」(沙士)、到前年的「新冠」,都站在抗疫第一線的專家,他的觀點是值得深思的。特別是,「新冠」病毒如今變種到「奧米克絨」這一代,傳得快、但病癥不明顯,重症和致命率也不算高,也就是逐漸接近流感等風土病的狀態;再加上人類抗疫到今天,不但多國研發出疫苗,也有藥廠研發出口服藥,這就到了「未病可防、有病可治」的階段。如果沒有接種疫苗而受感染,也有藥可醫,這就可以讓民眾和當局不必再過份緊張和恐慌;逐步放寬各種限制,讓社會逐步回復正常,此其時也。(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4 comments:

peace said...

同意!新冠傳播力越來越強,但殺傷力越來越弱,專家也研究出各種藥物,我們逐漸發展到「未病可防、有病可治」的階段,是時候考慮逐步放寬各種限制,讓社會逐步回復正常。

cowboy said...

謝謝和平兄。是的,一種新出現的病,沒有防範和治療方法時,當然造成恐慌;但有了疫苗、有了專用藥物,就當作「風土病」、「常見病」、「流行病」,對症下藥、謹慎應對就得,不必緊張。既然如此,就應該逐步讓社會進入正常生活狀態。剛剛看到新聞,港大教授孔繁毅認為,本港已形成群體抗疫屏障,復活節假期也沒有大反彈,有條件逐步放寬限制,讓市民正常生活。

秋葉 said...

今次後活節過後,沒有掀起新一輪的疫症爆發,總算放下一點心了。希望它越來越弱,不會使社會各業蕭條,威脅到市民的健康就好了。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正如一位政府顧問說的,按目前情況推算,估計有四百萬市民曾經感染,這就形成了群體免疫屏障,所以復活節假期也沒有出現大幅反彈。期望疫情進一步受控,讓市面回復正常,讓市民不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