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0, 2023

巴以衝突


巴以衝突
(隨感)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十月七日清晨派遣數十名槍手,潛入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動突襲,在街頭向平民開槍,並擄走一批以色列人和外國人作為人質,媒體稱為「珍珠港式突襲」。同一時間,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五千枚火箭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國民表示︰「我們在戰爭中,這不是軍事行動,而是戰爭」。以色列立即報復,空襲巴人聚居的加沙地帶,斷水、斷電、斷物資,並派出坦克和直升機嚴陣以待,企圖逼哈馬斯釋放被擄的人質。



                                    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


多國政治人物呼籲以哈雙方停火,也派出人員斡旋。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以巴局勢,俄國代表提出的呼籲雙方停火的決議草案不獲通過,表面原因是草案沒有提到譴責哈馬斯恐怖主義,背後原因是多國不支持俄國。隨後由輪任主席國巴西提出另一決議草案,提到譴責哈馬斯的恐怖主義,十五個理事國之中已有十二票同意、俄國與英國棄權,但常任理事國美國行使否決權一票否決,理由是「沒有提以色列的自衛權利」。中國對此表示震驚和失望。


美國總統拜登十月十八日(星期三)抵達以色列,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談,並準備與中東多國商討局勢。但加沙一間醫院在前一晚中彈爆炸起火,造成四百多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以巴相方互相指責是對方所為。慘劇引發多個中東國家民眾示威,本來在約旦就局勢而召開的四方會談亦取消,拜登匆匆返國。以軍聲稱經過調查,證實醫院並非由被其炮火炸毀,而是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在醫院後方的墳場發射火箭失敗墜落導致慘劇。但該組織否認。


                                                  一九九零年,以色列總理沙米爾血洗耶路撒冷


                                        二零零二年,強硬對付巴人的以色列總理沙龍

以巴衝突由來已久,牽涉到幾千年的民族和宗教恩怨。一九四七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提出「兩國方案」,以色列接受並於一九四八年建國;但當時的阿拉伯人不接受,堅決以武力鏟除以色列,這便成了幾十年衝突不斷的根源。九十年代初,巴解領袖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佩雷斯在美國總統克林頓斡旋下舉行多輪會談,達成和平協議,阿拉法特、拉賓和佩雷斯同時獲得一九九四年諾貝爾和平獎,但並沒有換來真正的和平。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不滿阿拉法特「出賣」,組成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不斷進行暗殺、突襲等恐怖活動。


                                          一九九四年,巴解領袖阿拉法特


                                                         一九九四年,以色列總理佩雷斯

有人舉出一九四八年的「人民日報」,稱當時中共支持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當年「人民日報」的立場,是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民族解放運動是世界潮流;而中共當時還未建國。二戰期間,有二萬名無國籍猶太人逃到上海躲避納粹屠殺,以色列對中國人民的包容甚有好感,所以一九五零年就承認了人民中國。但以色列後來追隨美國介入朝鮮戰爭,北京視以色列為美國操控的「猶太復國主義」的產物,一直沒有承認以色列,直到一九九二年兩國才建交。


中國是最早承認巴解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同時與以、巴及多個中東阿拉伯國家保持良好外交關係。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明示,哈馬斯並不代表巴勒斯坦;北京認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已超出自衛的範圍,呼籲雙方停火。當今世界真是「一戰(俄烏)未平、一戰(巴以)又起」,難有和平可言。哈馬斯一向被視為恐怖主義組織,各國與之保持距離。這次哈馬斯突襲引起的嚴重衝突,雙方會否接受斡旋而停火,實在難以預料。(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19 comments:

小月 said...

希望快D停火,受苦都是贫苦百姓

cowboy said...

謝謝小月博友,此文剛貼出就看到雅評,多謝支持。說的甚是,武裝衝突、打仗,最終受苦的是老百姓。看看新聞報道,無論傾向支持哪一方,都看到斷水、斷電、斷特資、無家可歸、在死亡線掙扎的老百姓,實在令人痛心。

peace said...

近日看到巴以互相攻擊的片段,心裡面都很難過,尤其對於在加沙內的巴勒斯坦人更加同情,我並不認同哈馬斯的突襲行動,因為受害的大部份是平民,但我更反對以色列無差別式的報復行為,正如王毅所說,這都是過度的報復行為,我認為已經超乎人性,事實上以色列也應反思一下,以色列在這幾十年來殺害了多少巴勒斯坦人?掠奪了多少巴勒斯坦的土地?為今之計,要和平就要雙方都作出妥協,兩國方案是最佳解決方法。

秋葉 said...

黃牛兄對於以巴雙方的衝突歷史,撰文闡述清晰利落;更繪有惟肖惟妙的外國領袖人物圖像,實在令人激賞 !
和平與生命都是可貴的,如此濫殺無辜百性,不少兒童都遭到毒手,能不令人感到悲戚乎 ?

cowboy said...

謝謝和平兄和秋姨留下雅評。世界不安寧、處處有戰亂,實在令人痛心。有時歷史就是有弔詭的時刻,猶太人在二戰期間被納粹迫害,世人寄予同情,於是二戰之後「猶太復國」在老美支持下順利完成;但以色列立國以來,卻一直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強大軍事實力,欺負當地和中東其他地區的阿拉伯人。正當和合理的權利被侵蝕,就催生了極端主義。所以,近日老美高調宣稱支持以色列時,有專家說老美已經忘記「九一一」的恥辱和傷痛了。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鼓勵。九十年代至千禧年代,老牛正為時事雜誌、老牌文史雜誌和報章畫漫畫,於是一直留意當時以色列的動向,不同任期的以色列總理的「事蹟」漫畫像,包括沙米爾、沙龍、佩雷斯以及美國總統克林頓、巴解領袖阿拉法特等,都是那段時間完成發表的。幾任總理都是鐵腕鷹派,只有拉賓和佩雷斯是較為溫和的鴿派。今日的內塔尼亞胡已是幾度執政,是強硬派代表人物,他以摧毀哈馬斯為目標,不惜殺害更多的無辜平民和兒童,真是可悲。

森源 said...

感覺中東那邊常常有戰火,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唯盼背後的國家早日收手,讓民眾得以和平過活...
在網上的視頻看多了慘絕人寰的畫面~~~

cowboy said...

謝謝森伯伯。世人總是同情弱者。猶太人幾千年流浪各處失去家園、二戰時被納粹迫害,所以七十五年前猶大復國、重建以色列國時,得到許多同情和祝福。但當時阿拉伯人意見分歧,沒有接受聯合國的兩國方案決議,錯失良機,就變成巴勒斯坦人幾十年流離失所,今日那些悲慘場面惹人同情。不過,戰爭的背後有老美硬挺以色列,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實力有限,如今情形看來停火真的很遙遠。

過客 said...

對於巴以衝突,只能感到無奈!要停火,近乎不可能,老美不叫停,戰火怎會熄滅?俄烏戰事也是如此,以美為首的聯盟,只會不斷加火添油,反正死傷的是你。戰火無情,受苦難的是平民百姓!以仇恨對抗仇恨,世界怎會和平?

cowboy said...

謝謝過客博友到訪並留下雅評。說的甚是。俄烏戰事和以巴衝突,背後都有老美的身影,老美唱高調,要「捍衛國土」、有「自衛權利」,不斷火上加油,所以短期內都不可能停火,中國以及多國的「斡旋」只是白忙。中國官方說了,以暴易暴只會永無寧日。可憐受苦的是老百姓,日日無辜死傷,無奈無助,令人痛心。

狂小子 Time Is Changing said...

權力的鬥爭下,受害的永遠只有平民。

cowboy said...

謝謝狂小子博友到訪。是的。掌權者若是戰爭狂人或者殺人狂魔,老百姓就受苦了。如今的以巴衝突,原因固然是歷史恩怨,但哈馬斯不自量力搞突襲,以色列當然會報復,於是互相殺戮沒完沒了,至今已有六千人死於非命了。嗚呼!

秋葉 said...

居於加沙地帶的巴人,近日受到以色列空襲轟炸,當中有2,700名兒童死亡。
昨天在fb上看到一段視頻,一位巴人父親,守在他死去孩子的身旁,哭得拍臉頓足,呼天搶地!!! 真是見者心酸,甚至下淚。 覺得那些好戰份子,為了利益之爭,良心已經盡喪了。

cowboy said...

謝謝秋姨再訪。老美力挺以色列「有權自衛」,但兩個星期以來,以「自衛」為名的攻擊早已超越「自衛」的範圍,發展成無差別的集體屠殺,他們聲稱要剿滅哈馬斯,但也許把巴人殺盡也難以徹底消滅哈馬斯,怎麼辦?真的要殺盡所有巴人?

秋葉 said...

以色列對巴人民房無差別的濫炸,造成幾千名兒童死亡 !
這樣等同滅族的摧毀,實在令人不恥其所為。

過客 said...

不想多說仍要說,以色列現在的行為,與滅族屠殺有何分別呢?愈是這樣,只會愈激發起哈馬斯的壯大,即使你真的將巴勒斯坦人滅絕,但面對整個阿拉伯世界,你能「對抗」嗎?(即使美國也不能!) 過度的「自衛」變成了「自毁」,值得嗎?

cowboy said...

謝謝過客博友。說得對。在以色列立國之時,以色列因為二戰時期被納粹黨屠殺、千年以來沒有家園而受世界同情;而目前的以色列卻是欺負阿拉伯人的惡魔,今天的阿拉伯人便得到世人的同情。「一個巴掌打不響」,連聯合國秘書長也說哈馬斯的行為有其背後原因,可見天秤已經不向以色列傾斜。

cowboy said...

秋姨說得對,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狂轟濫炸以及地面進攻,已經造成大量平民百姓和兒童死亡,實在已經是「種族滅絕」行為了。聯合國通過的停火決議,以色列也視如無物,那就完全漠視聯合國的權威,實在是不可饒恕。

過客 said...

近日的一段新聞片,一個巴勒斯坦小童在哭泣,他們沒有錯,但他的家人都沒有了。還有一個記者,新聞報導後,他及其家人都被以軍殺害了。他的同事在直播中的傷心畫面,令人心碎!不要講甚麼哈馬斯了,這已超越「自衛」的界線!巴勒斯坦人的也是命啊!我感到難過無奈,除了流淚。